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粤北山村藏古迹 港人义修清代匾

2012年06月25日 09: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韶关6月25日电 题:粤北山村藏古迹 港人义修清代匾

  中新社记者 李凌

  在广东韶关市小坑水库边的崇山峻岭中,坐落着一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村——曹角湾村。古村中保存的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祠堂、石围楼、书房以及清代嘉庆至光绪时期的古牌匾,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学者、游人前来考察、观赏。近日来,来自香港建造业协会训练学院的工程师陈明波率领香港科技大学的20多名师生,历时一周,义务将15块残破的古牌匾修补、装裱一新。

  目前,拥有古建筑、古牌匾以及悠久历史的曹角湾村刚刚成功申请成为广东省历史文化民村。

  走进曹角湾村,迎面是一池清水。苍苍古树下,悠闲地坐在石墩上乘凉的村民、奔跑嬉戏孩子和错落有致的古民居,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山水画。

  在村委会的一间空房内,刚刚修补装裱好的15块清代古匾整齐地陈列在桌上。记者见到,所有的古匾已被装进褐色的木框内,面上蒙着透明的硬塑料,字迹清晰可辨,有嘉庆年间的“熙朝拔萃”、道光年间的“洪庥远被”、咸丰年间的“琴堂佐绩”、同治年间的“文魁”和光绪年间的“荷天驰赠”等匾。参与修补古匾的香港科技大学张兆和博士告诉记者,这些牌匾非常有价值,可以从中了解到清代的国家体制和耕读传统。

  据村民邓占刚介绍,古牌匾原本散落于村中各家各户,后在村里一位老教师的带动下捐献出来由村里统一保管收藏。遗憾的是,由于年代远久加上缺少专业的保护管理,这些牌匾有的被虫蛀侵蚀,有的颜色斑驳脱落。“现在好了,15块牌匾已全部修补完好,村里打算建一间展览室存放这些宝贝。”

  漫步小村,乾隆年间的祠堂、道光年间的书塾以及亭台楼阁间精美的木雕,无不彰显着古村曾经的辉煌。其中最令人称奇的是邓氏书房,书房虽已呈凋敝破败之状,但外貌完整,高墙、乌瓦、台门、石板保存完好,旧时恢宏气势犹存。大门的横梁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正中间是一本古代书简的模型,上面雕刻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几个大字,文化气息浓郁。

  私塾旁边耸立着一座古老的碉楼。据考证,碉楼于清嘉庆元年动工,历时7年建造而成。楼高四层半,楼内原是走马廊式砖木结构,有房52间,为邓姓屯储粮食、紧急避难之所。可惜因楼内失火,又历经战乱,这座巨大碉楼现仅剩一个外壳。

  曹角湾村的村民都姓邓。记者在村中的邓氏族谱中查悉,邓姓始祖于1566年迁入曹角湾村居住,至今已有440年历史。重视耕读传统的邓氏族人在清代有过显赫历史,包括曾为建立台湾省而立下大功的“千岁老爷”邓荣成、“二品振威将军”邓高魁、“太子少保经吏讲官吏部尚书”邓炳鑾、“兵部尚书”邓天荣等文官武将都是从小村走出。(完)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