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创为河流兴建“鱼梯” 鱼海中产卵后游回——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香港首创为河流兴建“鱼梯” 鱼海中产卵后游回
2010年06月09日 13: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6月9日电 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渠务署刚完成蚝涌河改善工程,采纳了环保团体建议,全港首创为河流兴建一道长20米的“鱼梯”,让有回游习性的鱼类可逆流而上,健康成长。工程完成后,河道扩阔了1倍,既可抵御黑色暴雨冲击,解决该区水浸问题,同时保留天然景致。

  西贡区过去不时有严重水浸,对上一次是2007年,黄色暴雨警告下,雨水将一辆客货车冲落蚝涌河。为提升蚝涌河的排洪能力,渠务署斥资6000万元作改善工程。由于该河具生态价值,该署与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合作,研究扩阔河道之余,亦保留自然景观。

  渠务署调查发现,蚝涌河有两种具回游习性的生物出没,分别是俗称白鳝的“日本鳗鲡”,以及大闸蟹近亲“日本绒螫蟹”,该两种生物都会从河流上游,游到海中产卵,幼鱼及幼蟹孵化后,会回游到河流,并逆流而上返回父母成长的地方。

  外国为三文鱼兴建的人工鱼梯,一般在河底加建梯级,让能“跳跃”的三文鱼逐级逆流而上。该署指蚝涌河扩阔后,河水流动加快,加上河道中央竖立了一幅如水闸般的风水堰,原意避免海水倒灌,但却妨碍生物回游。该署参考鱼梯的设计概念,在风水堰前方铺设石块,形成一道20米长的小斜坡,让生物可以轻易借鱼梯翻过风水堰,向上游进发。

  渠务署高级工程师简汉成表示,其它保护河道生态措施包括辟设14个“河中栖息所”,由世界自然基金会构思,于两旁河堤挖洞,为鱼类提供栖息及躲避处;河流两旁加设长2至4米的“导流装置”,在河流两旁铺设石块,令水流改变方向,营造不同生活环境。

  该署以往挖深及扩阔河道,只在河道底部及两旁铺设混凝土,令天然河道变成坑渠一样,简汉成表示,蚝涌河已尽量少用混凝土,河道底部扩阔部分以采自该河流的天然石头铺设,及以石笼砌成河堤,以维持天然景观。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高级环境保护主任梁士伦欢迎有关做法。

  蚝涌河改善工程于2007年3月展开,去年底完成,主要工程将长700米的河道扩阔一倍,由17至45米不等。工程完成后,渠务署曾进行调查,发现25种鸟类及10种鱼类。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港澳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