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蔡冠深:走出去 我有了更大的舞台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1日 16: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改革开放港澳情)【旁白】早晨9点,香港屯门新华集团海产总部,一支海鲜运输车队正在紧张忙碌着,一箱箱鱼类、贝类、虾蟹等海产品被装上卡车,等待运往香港市区、澳门、内地,以及日本、欧洲、北美等海外市场。在香港,成立超过半个世纪的新华集团是海产业中的佼佼者。

  今年60岁的蔡冠深是新华集团现任主席,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他的父辈就在香港和澳门两地经营海产生意,由于港澳水域较小,海产品资源相对不足,经营受限。直到1978年,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蔡氏父子随之将目光扩展到内地。

  【同期】新华集团主席 蔡冠深

  1979年的时候,我们第一个项目是在珠海叫湾仔公社,跟他们合作。那个时候,内地的渔船相对比较滞后,所以我们投了三千万,给他们整个投资了几十条船,捕捞船队。这个捕捞船队就在中国的内地海域,在湛江、北海一带去捕捞。捕捞了之后,把这个鱼获就卖给我们。我们就把货款来扣我们的投资款。

  【旁白】改革开放初期,这种补偿贸易是外来投资者普遍采用的方式之一。蔡氏父子通过这种方式,让渔民们拥有了较为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但是在内地“大锅饭”的时代背景下,新的生产工具并没有激发渔民充足的劳动热情,初期的投资不太成功。随着内地生产模式的改变,这种局面很快得到了改观。

  【同期】新华集团主席 蔡冠深

  有一个说法就是讲,“做也是三十六,不做也是三十六”。是什么意思呢?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一个人的工资是36块。那么,你工作也是收36(块钱),不工作吧,也收36(块钱)。哪里有积极性?后来他们就改变那个模式,不是我们改,是公社里面的大队包产到户。

  什么叫包产到户?把这条船包了给那些渔民。那生产大队说,“多了是你的,少了也是你的”,那积极性就来了。因为原来如果风刮大一点,他就不出海。我干嘛要那么拼搏?反正我就收36块,所以他们就不拼搏,可是包产到户的政策一出来的时候,他就有拼劲和积极性了,这样子的话,渔民非常勤奋地去捕捞。捕捞回来的货很快把(投资款)还给我们,所以这一个就是非常好的一个新的政策,所以过了没几年,差不多三五年以后,我们看到沿海的那些地方,就一栋一栋小洋房盖起来了,因为农民富起来了。

  【旁白】1982年,年仅25岁的蔡冠深正式接手家族生意,两年之后,他在香港屯门建立了新华集团海产总部,一座面积达20多万平方呎的海产加工房及一个1万吨冷库,奠定了日后新华集团在国际海产界的地位。积累财富的同时,蔡冠深也心系着国家和社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新华集团开始参与内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遍布全国各地,包括广珠东线中山路段、江西高桥、湖北岱黄公路及汉施公路等。

  【同期】新华集团主席 蔡冠深

  1992年左右,我们第一条公路叫番中公路。番就是番禺,中是中山。我们跟霍英东先生合作。这条公路跟现在的高速公路不能比,可是那条国道,可以讲就是贯通整个番禺到中山,一条重要的干道。以前你想想,40年前的路都是很差的路,有了一条公路,就整个两个城市的交通全都拉通了,所以这个是非常好的。

  【旁白】除了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蔡氏父子也很早就把投资的目光放到东南亚。上世纪70年代开始,蔡氏父子就看到了越南优良的自然条件,在胡志明市建设了海产品加工厂。

  在柬埔寨、缅甸、新加坡,也都有新华集团的投资项目。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年的港商,对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状况比较熟悉,成为了连接内外的“超级联系人”。

  【同期】新华集团主席 蔡冠深

  “一带一路”是我们国家五年前提出的,2013年,我们那个时候还都搞不明白什么是“一带一路”。当然,现在我们都很清楚了,就是怎么能够共享、共建的一种“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种理念,跟大家一起来合作把事情做好。这种“走出去”,对香港人来讲不陌生。

  由于我们国家“一带一路”走出去的一种倡议,很多的企业到外面。一到外面的时候,都来找我们,我们不光是一个企业,我是(香港)中华总商会的会长,我也是(香港)越南商会的会长,所以一找到会长,我们可能介绍情况,帮忙去做很多事情。有些找我们合作,共同投资的都有,所以给我们很多新的商机。

  【旁白】2017年7月5日,香港新华集团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在越南胡志明市正式签约“新华明珠”地产项目,开启了港企与央企携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新篇章。

  【同期】新华集团主席 蔡冠深

  怎么帮助央企走出去?让当地对我们国家的企业不要戴有色的眼镜。什么叫有色眼镜?他们肯定(认为)美国日本好,中国是不行的。一定要把事情做好,这不光是简单的建筑项目,而是为了国家,为了央企的声誉来办的事情。所以我们就决定冒这个风险,有风险的,我第一次用央企去办,我们就把这个项目给了他们就做,是第一个合作的项目。现在结果还是不错的。因为他们用的设施设备、人才,都是最好的搬过来,所以它现在(在)当地已经通过这个项目,有很好的知名度了。

  【旁白】在香港屯门湖山路的新华集团海产总部,运输车辆每天来来往往,宽敞的私人码头,丰富的海产和广阔的运输网络构建起新华集团的“海产王国”。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蔡冠深在内地的事业版图逐步铺开;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新华集团在全球的步伐越走越远。

  【同期】新华集团主席 蔡冠深

  我们40年前从澳门去(珠海)湾仔公社,我们划着一个木船过去,现在我们坐高铁,(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在中国的城市跑来跑去。基于香港来讲,如果没有国家庞大的后盾,香港只是一个小的城市,750万人。我太有感受了。我以前在外面说,我是来自香港。人家说,香港是一个小城市,我就是跟中国谈(生意)的,我不会跟香港谈的。可是今天,如果我是说我是来自中国香港。那就不一样。我是代表国家来谈的。我背靠祖国13亿人口,非常庞大那个商机,人家跟我们谈,人家就感到非常的踏实,所以我觉得香港是离不开我们国家,国家也需要我们,正是那句话国家所需,香港所长。

责任编辑:【李雨昕】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