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日本地震百日:重建任重道远 心理援助成难题

2011年06月18日 02: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6月11日是距离东日本大地震发生3个月的日子,历经灾难洗礼,灾区景象发生了很大变化,一组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拍摄的图片很好地记录了家园变迁。日本宫城县名取郡,上图拍摄于3月11日,海啸来袭瞬间;下图拍摄于6月3日,原本聚集的房屋只剩下一间。  

  中新网6月18日电(王忠会) 综合报道,日本东北部海域3月11日发生9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给东北部地区人民带来巨大生命与经济损失。日本政府为灾区重建采取了多种措施。然而在地震发生100天之际,重建工作的进展并不顺利。由于临时住宅的建造进度太慢,目前仍有9万人无家可归。因当地经济遭受重创,企业纷纷倒闭或迁往他处,4万灾民找不到工作。在遭受巨大物质损失的同时,灾民也在承受重大的精神创伤等待医治。日本灾区重建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日本政府多种措施积极赈灾

  日本民主党4月28日公布了“3•11大地震”后的重建蓝图草案,后来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使其反映在菅直人的顾问机构“重建规划专家组”的建议中。

  5月13日,日本政府在内阁会议上敲定有关灾后重建工作的“复兴基本法案”、以及把阁僚数量上限从17人增至20人的“内阁法•内阁府设置法修正案”,之后提交国会。关于自民、公明两党要求创设的“复兴厅”,复兴法案附则中明确表示将着眼于在该法施行后1年内为成立复兴厅而完善法律环境。

  日本众议院6月10日通过了灾后重建的《复兴基本法》,该法案将在6月13日交付参议院进行审议,预计最快将在17日通过该法案。法案规定:1、成立复兴厅,负责灾后重建方案的规划和修改;2、发行灾后重建的债券作为资金来源;3、设立灾后重建特区。

  此外,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制定自己的重建方案。6月1日,岩手县综合规划委员会当天制定了为期8年的日本大地震灾后重建计划。该计划根据短期、中期和长期3种目标将8年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将完成最为紧要的短期目标,用3年时间帮助灾民恢复正常生活。第2阶段的3年将主要实现公共土木工程建设等中期目标,最后的2年则使能源自给、建设环保城等长期项目走上正轨。

  灾区重建面临的首要难题无疑是资金问题。标准普尔警告称,受到大地震和核泄漏事故影响,日本灾后重建费用可能高达6000亿美元。为使重建资金逐步到位,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菅直人4月22日表示,可能通过增税来扩大财源,确保灾后重建资金。24日,日本官房副长官仙谷由人在访问宫城县灾区时再次表示,应在一定期间内上调个人所得税税率。这被媒体认为是政府和民主党内高层首次明确表示通过提高个人所得税来确保灾后重建所需资金。

  除了增税计划,菅直人政府还计划削减公务员工资,以筹集重建资金。《朝日新闻》网站4月6日报道,菅直人将把今年日本国家公务员工资削减5%,这笔经费约为1500亿日元,将被用于灾后重建。政府已就这一临时性的赈灾措施与劳动组合(工会)达成一致。政府在削减预算的同时还将提出工资法修正案,力求获得国会通过。

  日本央行也对灾区重建加大了投入力度。5月17日,日本银行宣布,基于援助灾后重建的新贷款制度,将于23日向灾区的金融机构发放首笔74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9亿元)融资。今后也将每月发放一次。日银认为,随着重建的进展对资金的需求也将增大,计划到10月底共发放1万亿日元的融资。

  日本政府为灾区在税制上提供了诸多优惠措施。日本政府税制调查会4月13日召开全体会议,制定了面向地震灾民的税制特例措施。其中包括:因海啸而严重受损的土地和房屋免交2011年度的固定资产税;灾区居民购买自住房和换购汽车时减免税费;受灾企业退还企业所得税。这是为支持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和企业恢复生产活动的首批税制优惠措施。

  灾区还接收到大量的资金援助,日本政府正在研究分配方案。6月6日,日本政府研究如何向灾民分发捐款的“比例决定委员会”决定,将按各受灾都道县对死亡人数及房屋损坏等受灾程度进行评分,根据分数估算发放给各地的捐款。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等透露,截至6月2日日本红十字会和中央共同募捐会收到来自全国的捐款共251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3亿元),截至3日灾民已领取了约370亿日元。减去已交给受灾15都道县和市町村尚未发放的金额,截至2日,红十字会等仍有1691亿日元的余款,其中超过1000亿日元将根据各都道县的分数确定分配比例。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翔】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