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澜沧江—湄公河客运恢复 中国首航船只抵达泰国

2012年01月05日 11:10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游客安全感正在恢复

  澜沧江—湄公河客运停运4个多月后,首航船只“金三角2号”于1月4日中午抵达泰国清盛港。清盛港经理威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这是继2011年12月10日货运商船恢复航行之后,湄公河水域迎来的第一批客人。当搭乘游船的10多位客人平安抵达清盛后,清盛港响起久违的游客欢笑声。一位游客兴奋地说,有了四国联合执法机制维护湄公河治安,乘船游览有了安全感。

  3日从中国云南景洪港出发的“金三角2号”游艇原定当天晚上抵达清盛港,但由于旱季水浅,客船临时在老挝境内停靠一晚,4日抵达清盛港。

  为加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安全,中老缅泰四国不久前启动联合执法护航。威拉告诉记者,货运恢复后,去年12月共有74艘中国货船进入清盛港,与前一年同期数量相当。此次客运的恢复,代表着该河道航运开始走向正常。为了保护通航的客货船只,目前所有在运营的货船、客船在出发前都要向澜沧江—湄公河四国联合执法指挥部通报,指挥部会根据情况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据记者了解,中老缅泰四国通航范围为从中国思茅港至老挝琅勃拉邦786公里的水域,对外开放的港口、码头共14个,该航段可以通航100吨—300吨级的船舶。此次游艇航行的线路从景洪港至清盛港约265公里。在清盛从事航运的披猜说,湄公河最好的航运季节是第三季度,年初旱季到来后就无法行船,争取在旱季前再多跑几趟。

  威拉告诉记者,为了迎接越来越多的游客,清盛港将于4月份把目前的货船码头改造为旅游码头,货船将停靠到6公里外的新码头,新港口的吞吐量是现有港口的5倍。2010年湄公河国际航行船舶进出港3060航次,实现货运量24万吨,运输旅客10万人次,澜沧江—湄公河航道的恢复正常对促进湄公河流域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意义重大。

  重振旅游需更高安全保障

  目前,澜沧江—湄公河有两条观光路线,都是从云南西双版纳的景洪港出发,一条驶往泰国清盛码头,约航行10小时;另一条驶往老挝琅勃拉邦,约航行20小时。记者曾乘船游览过湄公河,两岸的田园风光和河上景色确实别具风情,但近年来安全问题频发,特别是去年8月游客在境外金三角水域被抢劫后,航道客运被迫暂停。去年10月的中国船员遇袭事件,使航运全面暂停。此次客运是在经过与四国联合执法指挥部沟通后,确认在进入老挝、缅甸和泰国水域都会有警方巡逻艇保护,且沿岸也有警方巡逻才开始的。

  泰国清莱的湄公旅游公司销售经理占吉拉告诉记者,早在2006年,湄公河航道就开通了云南景洪到泰国清盛的定时对开航船,每天可达十几对,其中不少是外国游客,清盛港每个月可以接待300多位游客。但占吉拉表示,出于安全考虑,他们公司暂时没有恢复这条线路,希望能得到更高的安全保障。目前游客主要从陆路经老挝进入泰国。

  维护湄公河治安面临挑战

  为加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安全,中老缅泰四国2011年12月启动联合执法护航。泰国成立了由第五警区、第三军区、港务局等组成的防止湄公河流域犯罪指挥中心,该指挥中心设在清盛港。除保证泰国水域安全外,还将加强与中老缅在情报、预警、打击犯罪等方面的合作,加强湄公河航运安全保障。

  但维护湄公河治安依然面临挑战。据记者了解,泰国段负责联合巡逻执法的警力由清盛警察局100多名警员和清盛水上警察局30多名警员组成。清盛水上警察局仅有巡逻艇4艘,经费短缺,该局局长他宁瓦中校表示,不会采取跟随船只护航的方式,而将采取巡逻艇定点执勤的方式,在船只面临危险时前往救援。

  此外,缅甸境内的非法武装依然对航运造成威胁。以前金三角水域收取保护费主要由诺坎贩毒集团负责,并对船只提供安全保证。后来由于小股武装势力增多,诺坎无法控制,形成目前各股武装贩毒集团多次收费的状况。此外,缅甸政府军整编的民族武装由于缺乏军费,也会向船只收取保护费。

  湄公河不少河段通航能力差、陆上交通困难,且湄公河航运货值、运能不高,流域地区公共治理不佳、黑恶势力猖獗、政府控制能力低下,都影响湄公河联合执法机制的实施。有专家建议,面对复杂情况,中国应该将有关合作从航道扩展到岸上,推动建立反恐、缉毒、打击走私等地区安全机制,并通过航运安全、通关便利化、水资源利用、对周边国家提供援助等功能性合作推动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减少不安定因素的生存基础。记者 孙广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