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英媒:中国经济成就挑战业已破产的美英市场共识

2012年01月21日 12:11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英国《卫报》1月17日文章,原题:中国经济成就挑战业已破产的美英市场共识

  随着英国即将重陷衰落和欧元区濒临内爆,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本周急匆匆赶往将成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香港招揽生意。周三,他又抵达北京游说中国对危机四伏的大不列颠投资。鉴于欧美中三大经济体近年的相对表现,不难理解西方政客如今为何觉得中国的支持不可或缺。

  众所周知,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巨头。长期下滑已使欧美日这些老牌经济强国的表现与中国相比变得泾渭分明。2007年至2011年间,美国国民收入增长低于0.6%,欧洲缩水0.3%,日本下降5.2%,而中国增幅超过42%。

  面对令人如此错愕的差距,备受手头拮据折磨的西方却极不情愿思考个中原因。与此同时,他们还预测中国也正朝着相同方向发展———正如他们过去10年一错再错那样。或许这些悲观主义者最终是对的,但也存在结果与之截然相反的有力证据:中国2011年的增长率为9.2%,英国约为1%。中国的通胀正在冷却,其房地产泡沫也与美英不同———助推其膨胀的是储蓄而非借钱。至关重要的是,与英美及欧元区经济不同,中国的预算赤字仅为2%。这是它得以顺利摆脱全球危机影响的核心原因。

  今天的中国已和毛时代的计划经济迥然不同,拥有大量民营企业和大规模外国投资。但其混合经济模式仍建立在国有银行和国企基础上。欧美政府试图利用间接(迄今为止完全无效)机制恢复危机风暴中心的民间投资,而中国拥有的是直接促进投资、就业和收入的杠杆。这种核心国有机制是过去30年中国非凡增长的关键。奢谈中国经济模式将要或应该演变为欧洲模式毫无意义。在很久以前就将国有经济成分兜售一空的经济体内,大多数欧洲国家已丧失了中国拥有的那种能推动经济增长的金融或工业杠杆。

  拒不承认私营及市场经济的失败是当前危机的核心问题,或拒不考虑新形式的公有制将在中国经验启示下发挥作用的可能性,都是蠢行。正如奥斯本紧追不放那样,中国的成就代表着一种全球机遇,也将对业已破产和声誉扫地的(西方)经济共识形成挑战。▲(作者修马斯•米尔内,丁雨晴译)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编辑:曹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