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以色列攻打伊朗传言喧嚣尘上

2012年08月19日 08:4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积极备战令气氛紧张

  【法国《费加罗报》网站8月18日报道】数百枚导弹将蹂躏以色列国土,报复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的袭击,以色列人开始相信这一幕不再是政治幻想小说。伊朗总统内贾德坚定了他们的这一想法:他昨天把以色列称为“毒瘤”。

  紧张气氛可以在防毒面具发放中心感受到,多年来未见的人流涌入这里。各市政府的信息中心接到更多电话,咨询公共避难所的地址。作为以军总部和国防部所在地,特拉维夫市政府宣布60个地下停车场将进行改造;以便在必要时接纳成千上万的避难民众。

  除此之外,以色列拥有220个专门为抵御导弹袭击而设计的公共避难所。目前正在对这些场所加紧核查,保证在启用情况下空气流通、水配给和隔绝系统运转正常。不安氛围的一个信号是:私人电视台频道采访儿童,问他们是否害怕战争。

  作为预防措施,以军本周首次测试手机短信通知导弹警报程序。这项操作按照地区顺序进行,以便只有遇袭地区的居民迅速进入避难所,避免整个国家陷入瘫痪。

  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长马坦·维勒奈称,冲突“将持续30天,并在多条战线同时进行”。也就是说,反击将不仅来自伊朗,还会来自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和控制加沙地带的哈马斯。他还表示,没有理由过度紧张,“国内战线从来没有准备得如此充分”。

  为接替即将卸任的维勒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选定一名主张对伊朗强硬的人士阿维·迪希特,他曾任国家安全总局局长。评论认为,总理此举加强了主张在未取得美国同意情况下对伊朗发动立即袭击的少数派阵营。

  总理批总统“不战”言论

  【西班牙《世界报>8月17日报道】3年半以来,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和总理内塔尼亚胡一直小心翼翼地维系着良好关系,而今两人之间的冲突终于爆发。

  冲突的起因是,两人对是否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出现分歧。最近内塔尼亚胡和国防部长巴拉克一直蠢蠢欲动,计划在未来个月内打击伊朗的核电站。佩雷斯最终打破沉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色列不可能在没有美国的情况下单独打击伊朗。”

  佩雷斯在接受以色列主要媒体采访时表示:“以色列当然拥有自卫权,而且伊朗的核计划确实对以色列、美国乃至全世界构成威胁。但拥有自卫权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四处树敌。如果我们单独行动,最后只能落得形单影只。”佩雷斯还表示,在没有美国的情况下打击伊朗可能造成悲剧。

  作为名誉大于实权的以色列总统,佩雷斯的言论触怒了内塔尼亚胡。虽然内塔尼亚胡并没有正面做出回应,但其亲信对佩雷斯进行了猛烈抨击。

  他们表示,佩雷斯忘记了自己作为总统的职责,打击谁应当是民选政府该做的决策。他们指出,佩雷斯曾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犯下3个严重错误:首先,他误以为奥斯陆协议能够带来一个全新的中东;其次,他预言以军撤离加沙地带会带来和平;最后也是最严重的错误是,他曾在1981年反对打击伊拉克的核电站。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曾公开表示要摧毁以色列,以色列不能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

  力促奥巴马明确表态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8月18日报道】以色列为一场可能爆发的战争所做的备战努力,使人们再次关注以色列是否会袭击伊朗核设施的问题。

  在过去一周中,以色列新媒体上的一系列公开声明和匿名援引引得猜测四起,认为以色列可能会在美国11月总统大选前发动攻击。

  周五,来自伊朗总统内贾德的尖锐言辞使气氛变得更加白热化,内贾德称以色列的存在是“对整个人类的侮辱”。

  分析家认为,内塔尼亚胡正在寻找放弃谈判、诉诸军事行动的最后期限。分析家称,由于华盛顿和以色列大部分公众舆论的反对,以色列领导人显然在为以色列采取单边行动设置理由。

  中东燃起新的战火,这在美国选民中极不得人心。甚至就连谈论与伊朗之间迫在眉睫的冲突都可能会引发汽油价格上涨和金融市场的不安,从而可能会使已陷于停滞的美国经济在11月大选前的数周进一步恶化。

  白宫努力尽可能少地论及以色列打击伊朗的前景,以及如果就伊朗核计划的谈判崩溃它可能要采取的行动。

  分析家以及美国和以色列的前官员说,以色列人正利用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谋求奥巴马发表明确声明,表明如果谈判破裂,美国最早会在明年自己对伊朗发动攻击。

  乔治敦大学学者、前奥巴马政府五角大楼中东问题政策高级顾问科林·卡尔说:“以色列力求的目标非常明确。他们或许在努力说服奥巴马政府更明确地说明红线的位置,其程度要比现在明确得多,甚至要对动武发表更宣告性的声明。”

【编辑:王忠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