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称中国在南海作为不够 需借综合实力寻创新

2012年08月29日 09:29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原题 丁刚:在南海,需要更多“有所作为”

  中国外交有句套话叫“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后者在中国国力已经大幅提升的新形势下可能更为重要,尤其是对南海问题而言。

  中菲黄岩岛冲突目前出现了缓解迹象。有专家总结认为,这是因为中国采取了一种新模式来处理问题的结果,并将此称为“黄岩岛模式”。既然是模式,那就是说未来解决类似问题可以效仿。

  黄岩岛事件的发生现在看来,对中国的确是件好事,对声索国来说也同样是件好事。大家现在都明白了,中国是大国,更是地区强国,一味地逼中国,最终必定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中国有效地掌握了在这一领域的海权。这就是黄岩岛模式的效应。

  中国在黄岩岛维护主权取得了成功,经验值得总结。但有没有教训呢?恐怕还是有的。我们必须看到,黄岩岛模式虽有积极一面,但它毕竟是被动的,是被逼出来的。如果说有创新,那也是在事发后的创新,而不是主动的创新。正是这一被动性,决定了在下一阶段解决南海问题的过程中,这个模式是有一定局限性的,甚至能否成为模式都要打一个问号。

  南海问题走到今天,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区域内声索国占据中国领海的举动不断升级;二是外部大国势力的积极干预。但可能还有一个因素,我们不大情愿提及,那就是长期以来,我们有所作为有些不够。

  今年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10周年。“宣言”对维护地区稳定的意义重大,但仅靠一纸宣言是不够的。“宣言”签署10年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面进展不大。

  道理再简单不过,你不“进展”,人家就会“进展”。中国对和平、谈判解决南海问题虽抱有诚意,且一直努力维持现状,但别人不这么做。别人在这10年当中一直在不停地忙活着,并且拒绝了与中国的合作开发,直到酿成黄岩岛事件。

  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10年前我们就主动地创造了一个类似的模式,只要你在我的主权海域中有所动作,我就立即采取有效维护主权的方式来加以控制。今天的局面会不会更主动些?

  事情当然没有这个假设那么简单,但做这个假设,无非是想表明:只有有所作为,才能将问题遏制在摇篮里,才能推动事情不断地朝我们希望的方向转变。千万不要以为,只要我们高高挂起,坚持忍让,类似事情会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自然而然地“被解决”。

  有所作为,需要运用军事力量的手段,但并不是说就非要去打仗,就非要用武力去夺取被占海域和岛屿。有所作为,恰恰才是可以避免使用武力手段的战略取向。它意味着需要更巧妙、更有智慧地运用政治、外交和军事的综合实力,意味着更积极主动的创新。能够找到不打仗解决问题的途径,才是最难的。

  有所作为既是对中国利益的高度负责,更是对区域国家利益的高度负责。没有中国的有所作为,南海地区的持久和平不可能,中国树立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权威也不可能。(作者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丁刚)

【编辑:李雨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