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媒为缓和中日关系支招 列举对华战略七大支柱

2012年11月13日 09:4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共同社东京11月11日电】自日本政府9月日将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本网注)收归国有以来已过去了两个月。日中摩擦没有缓和的迹象,两国也决定不在11月中旬于柬埔寨开幕的东亚峰会期间举行首脑会谈。目前的日本正聚焦解散众院举行下届大选,中国也正值领导层换届,很明显双方都为国内政局忙得不可开交,没有余力去探究有关尖阁问题的解决方案。

  长期对立仍然看不到终点

  本月上旬,中国方面向日本政府高官表示,钓鱼岛由中日两国共同管理是最理想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7日否认此传闻——本网注),以此要求日本作出很大让步。日方官员听闻后当即拒绝,表示“不能接受”。负责尖阁问题的政府相关人士断言:“如果答应了这种要求,最后尖阁一定马上被中国实际控制。”他称:“双方都是寸步不让,这种时候就是比耐力。”

  在日中两国的争论受到国际社会关注这一情况下,野田政府内也出现了“应该回避中国的正面谴责,向国际社会宣传日本的冷静应对”的呼声。

  据外交人士透露,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最近也向野田政府相关人士进言称:“日本最好冷静处理尖阁问题。”

  而实际情况是,在老挝的亚欧首脑会议上,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与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展开了激烈争论。

  外务省高层对于野田的反应表示支持,称“不可能任由对方说,冷静应对也有限度”。不过,以“品格”来谋求好感的计划就这样早早收场。

  模糊处理乃惟一选择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11月10日一期文章】题:尖阁对立走入死胡同 模糊处理乃惟一选择(作者富坂聪)

  目前,日中两国都深陷无法妥协的主权问题而不能自拔。双方都举起了拳头,却找不到台阶下,因此只能僵持着,比谁的耐性更足。

  那么,在尖阁问题上的这种僵局还能打破吗?这一问题还能解决吗?

  有一点需要确认的是,如果要在外交问题上取得成果,那么双方就必须一步一步地向对方靠拢,这就是所谓的“妥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中国将尖阁诸岛问题与过去的战争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在尖阁问题上作出妥协就更加渺茫了,这是一个事关党的信义和存在价值的问题。

  随着反日运动的高涨,排斥日资企业已经形成一股潮流。从长期来看,这对中国经济显然是不利的。

  综合各种因素来说,与日本保持对立对中国并没有任何好处。

  既然无法靠拢,那么就只能将问题搁置起来,但越是这样做,日中关系和两国的经济形势就越是恶化,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当中。

  我认为两国政府在有些事情上只能“瞒着”老百姓,虽然这样说是不对的。这并不意味着两国政府要私下签某种密约,而是指双方应该达成一种默契,各自对谈判的结果作出解释,各自在国内发表,互不干涉。

  要为纠缠不清的问题寻找出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或许就是要将问题搁置起来。日本人需要摆脱“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的天真思维,学会用一种暖昧的手法来处理棘手的问题。虽然日中间的对立会长久地持续下去,但如果日本诞生一个牢固的政权,那么或许会迎来会谈的机遇。

  【日本《文艺春秋》月刊11月号文章】题:对华战略的七大支柱(作者船桥洋一)

  围绕日本政府将尖阁诸岛“收归国有”一事,日中两国可谓针锋相对。这加大了尖阁诸岛成为“领土问题”,发酵成军事争端的危险性。

  最好的处理方法,莫过于邓小平过去所提倡的“搁置论”,即让聪明的下一代人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一次,搁置论却开始轰然倒塌。

  为降低风险,日中该怎么办?在此,笔者只针对日本提出对华战略所需的七大支柱。

  第一、开展在华业务的日企不要错估形势撤离中国。不反应过度。如果在华业务持续盈利,对日中双方都有利,就不妨把反日游行定性成中国风险之一,通过完善风险管理渡过难关。

  第二、如果在华业务陷入亏损,受政治纷争困扰,那就撤退。行事要果断而迅速。

  第三、改善对韩关系。

  第四、重新加强与东南亚的关系。

  第五、改善对俄关系,解决日俄领土问题。日俄合作无疑将对东北亚起到新的稳定作用。

  第六、与中国建立“战略性意见沟通渠道”。在日中权力中枢之间建立意见沟通渠道不可或缺。

  第七、为寻求和中国建立长期稳定关系,在历史认识方面要不断努力达成尽可能多的共识。至关重要的是,坚持正面承认日方过去的侵略行为不对、吸取教训端正立场的对华姿态。

【编辑:况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