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希腊央行称希腊经济迎来拐点 中国企业充满机会

2012年11月27日 13:5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原题:专访:希腊经济迎来拐点 解决深层次问题尚需时日

  希腊中央银行行长乔治·普罗沃普洛斯26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虽然该国经济明年仍将衰退,但财政调整和结构改革的成效将逐步显现,希腊经济正迎来拐点,2014年有望恢复增长。不过,他同时承认,希腊深层次问题的解决尚需时日。

  希腊经济将逐步恢复

  普罗沃普洛斯说,2013年对希腊经济来说仍将是困难的一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下滑约4%。

  他表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希腊议会前不久批准了总额为135亿欧元(约174亿美元)的新紧缩措施,公共支出会因此进一步减少,企业和个人交税将增加。此外,不利的欧元区乃至全球经济大环境也将产生负面影响。

  但他指出,明年希腊经济预计会到达谷底,解决了包括财政不平稳和结构改革缓慢等诸多遗留问题之后,国内经济将恢复动力。

  对于推迟了近半年的下一笔315亿欧元(约406亿美元)救助贷款,普罗沃普洛斯认为,希腊议会已根据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通过了新紧缩措施,也通过了2013年预算,从技术角度来说,希腊政府已接受了“三驾马车”的所有要求,“三驾马车”也认为希腊已做完该做的事。

  解决深层次问题需要时日

  普罗沃普洛斯认为,希腊债务危机是多年来问题积累的结果。前些年希腊未能有效控制公共赤字和债务,公共部门竞争力大幅下降。他估计,2000至2009年间,希腊竞争力下降了32%。

  “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现在我们必须恢复这些失去的竞争力,这只有通过结构改革才能实现,”他说。

  普罗沃普洛斯预计,在解决了遗留问题之后,到2013年年底,公共部门竞争力水平有望全部恢复。

  在谈到希腊根深蒂固的“灰色经济”和逃税问题时,普罗沃普洛斯承认这些问题的存在,同时也认为解决它们需要时间。

  一些研究认为,不计入国家正式统计也不纳税的所谓“灰色经济”约占希腊国内生产总值的25%。普罗沃普洛斯承认,这一问题解决起来十分困难,“政府已采取了一些措施,未来还要做更多努力。当然,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需要数年时间。”

  这位从2008年开始掌管希腊金融政策的前雅典大学经济学教授还表示,每年使国库损失至少150亿欧元(约194亿美元)的逃税问题和“灰色经济”紧密相关,“但我不认为银行是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因为银行的所有活动都有记录”。他说,逃税问题只有采取大胆措施才能解决,而这些措施落实起来也需要若干年时间。

  希腊银行业是危机受害者

  在谈到希腊银行业时,普罗沃普洛斯首先强调,该行业不是债务危机的根源,而是受害者。

  他说,债务危机使希腊银行业从多方面受到打击:首先,它们被评级机构降级;其次,它们被国际资本市场拒之门外;第三,它们开始损失存款。这使希腊银行业无法进行信用扩张,无法为国内经济提供金融支持。但他表示,希腊银行业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保持了国家金融系统的稳定。

  普罗沃普洛斯对希腊银行业的前景很乐观。他说,“三驾马车”救助金中的500亿欧元(约645亿美元)将流向银行业,其中一半已经到位。它们的一大用途是为希腊四家最大的银行注资,使其资本充足率达到8%。其余资金将被用于解决那些较弱的银行机构面临的问题。

  中国企业布局希腊时机已到

  普罗沃普洛斯认为,希中两国合作空间很大,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两国人民性格中也有很多相同的方面。他认为,希腊在旅游、房地产、轻工、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发展空间很大,中国企业在这些方面会有很多机会。

  在谈到双方的金融合作时,他特别指出,希腊银行业在巴尔干半岛业务广泛,如果来自中国的银行想在东南欧立足,投资希腊是个好选择。

  普罗沃普洛斯指出,目前已有中国企业进军希腊市场并取得成功的例子,比如中远公司,它们经营着比雷埃夫斯集装箱码头,已经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希腊感兴趣的中国企业应该早点来,“这不仅是为了帮助希腊,也是为了抓住希腊经济转折的机会。”

  在采访的最后,普罗沃普洛斯充满感情地说:“希腊人民热爱中国人民,也许这是因为我们都是有着丰富历史的民族……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更有能力应对危机,这些危机对它们来说只是短期或中期现象。作为希腊人,我们过去成功应对过比这更艰难的情况。我们正在经历的是暂时的危机,我坚信在未来若干年,希腊将继续向前。”(记者 陈占杰 刘咏秋)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