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克里领衔掀美国高官新一轮访华潮

2013年04月12日 13: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克里领衔掀美国高官新一轮访华潮
    4月13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北京与来访的美国国务卿克里举行会谈。王毅欢迎克里上任后首次访华。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中新社华盛顿4月11日电 (记者 吴庆才)美国国务卿克里本周末的访华之旅格外受关注,这是他出任国务卿后首次访华,也是奥巴马政府与中国新领导层快速对接的一系列安排之一,此后还将有多名美国高官接踵访华。

  克里11日在伦敦参加完“八国峰会”后即启程前往东亚,此行他将先后访问韩国、中国和日本,这也是他担任国务卿之后的首次东亚之行,其中对中国的访问时间为4月13日至14日。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上月在宣布这次访问的消息时表示,克里亚洲之行将讨论一系列双边、多边、地区和全球议题,并就经济合作、环境保护等议题交换意见。

  美国副国务卿霍马茨近日在访华时对中国媒体表示,网络安全和朝鲜问题也会是克里访问日程上的重要议题,他认为,克里此访一定会是“具有建设性”的访问。

  霍马茨说,克里国务卿精通外交政策,而且他对中国以及东亚地区均有足够了解,这次访问是他与中方新领导人的良好机会,双方可以就国际关系问题交换意见,深化了解,并推进关系。

  克里对中国及其领导人并不陌生。在长期的政治生涯中,克里曾多次访华,与中国几代领导人都有接触。

  在美国政坛,克里被视为对华“鸽派”,他历来主张对华接触,反对遏制中国。外界相信这将有助于他与中国领导人打交道,并建立私人关系,减少双方外交新团队对接的磨合期。

  继克里之后,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登普西4月下旬也将对中国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本月初在与中国国防部长常万全通电话时亲自宣布了这一消息,他还邀请常万全今年访美。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隆也计划于5月访问中国。多尼隆是奥巴马的重要智囊,在其亚洲和对华决策中占据重要位置。

  此前,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也已于上月下旬访华,并与中国国家领导人会面,这是两国新领导班子成立后中美高层官员的首次接触。也是卢本人上任短短几个星期后的首次出访,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会晤卢时说,我相信这充分说明了你本人和美国政府对日益增长的中美关系的重视。

  奥巴马政府高官掀起的这一轮访华潮引发各方关注。有分析人士认为,这反映了奥巴马政府希望与中国新领导层展开接触与对话的迫切愿望,表明他重视中美关系并希望改善两国关系。

  也有分析认为,这一系列访问只是为两国元首的互访作铺垫。《纽约时报》引述相关人士的话称,这一轮高频率的外交访问部分是为了弥补一个事实,即奥巴马计划9月才与习近平会面,届时G20峰会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

  一些美国专家也呼吁尽快实现“习奥会”。中美关系正常化“功臣”之一布热津斯基最近表示,奥巴马与习近平应尽快会晤,以审视两国关系已经取得的进步,制定新的目标,进一步发展泛太平洋行为准则,重申美中间新兴的历史性伙伴关系的重要性。

  “世界无疑需要这样的美中关系。”这位美国当代著名战略思想家说。(完)

  克里出访行程:

  亚太(12日至15日):

  美国务卿开启任内对东亚首访 朝鲜问题料是焦点

  美国务卿克里即将访华 三大核心议题需深入沟通

  外媒:克里东亚行焦点是中国 为美中关系定调

  克里三国行重点谈朝 或与韩议如何做好应急准备

  美国国务卿克里今日访韩 对朝讯息引人关注

  欧洲(10日至11日):

  美日外长磋商朝鲜问题 称将继续保持警惕姿态

  G8外长会议11日开幕 日本欲拉七国对朝鲜示强硬

  中东(6日至9日):

  美国务卿克里三访中东老调重弹 被指收效有限

  克里两次访问土耳其 凸显其对美中东战略重要性

  克里敦促土以实现关系正常化 吁土参与和平进程

  克里三会阿巴斯 边界、在押犯等成巴以和解难题

  克里称伊核会谈不会无限延续 重申致力外交解决

  克里斡旋重启巴以和谈 专家称巴以和谈易和平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