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专家:保护野生动物须严格执法 加强公众意识

2013年06月26日 15:1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美国野生动物保护专家、休斯敦自然科学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部主任妮科尔·坦普尔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运用法律手段保护野生动物固然行之有效,培养和提高公众的动物保护意识也十分重要。

  坦普尔介绍说,美国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较好,相关法律制度也较完善,公众保护动物的意识很强,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但这些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成”。

  远到美国建国初期,近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人口持续膨胀,人类开发活动不断侵蚀野生动物栖息地,商业化的过度捕捞行为泛滥,有害农药和化肥使用普遍,这些原因交织起来,使得一些野生动物数量剧减,甚至濒临灭绝。

  1973年,时任总统尼克松签署了《联邦濒危物种法》,先后将2500个物种列入濒危名单,其中1500个是美国本土物种,其余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物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打击非法走私和偷猎。

  法律规定,非法猎杀或走私受保护的濒危物种,案情严重者可获有期徒刑数年和5万美元罚金。这一法律和其他环保法律的实施,使得野生物种有了休养生息的空间,至少有几十种濒危物种目前已脱离濒危状态,并从濒危名单上除名。

  坦普尔举例说:“由于商业化捕猎,美国短吻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度面临灭门之灾。被列为濒危动物后,捕猎被禁止,这种鳄鱼的数量不断回升,八十年代末就脱离了濒危名单。”

  坦普尔指出,法律保护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将保护动物的意识植根到公众心中。由政府主导的保护行动最终还是要通过公众来落实,因此加强公众的保护意识非常关键。

  美国有为数众多的国家公园、博物馆和动物园,这些场所都成为教育民众的最佳场所。坦普尔所在的博物馆每年要接待数十万学生和成年人,在普及动物保护知识方面做了大量具体工作。

  在狭小的爬行动物展览室,坦普尔带着记者观看一排排玻璃缸里面饲养着的各种濒危毒蛇、蜥蜴和蛙类。她说,这间展览室是面向公众开放的课堂,“要让公众亲眼看到这些濒危物种,认识它们,了解它们,关心它们,而不是只是在书上看到过它们拗口的名字和插图”。

  在美国,许多非政府组织成为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力军,比如在休斯敦地区,就有一个民间组织专门救助猫头鹰,另一个组织则负责观测和保护蛙类。坦普尔认为,美国在保护野生动物上或多或少出现厚此薄彼的“偏心”现象。“每个人都愿意保护灰熊这样毛茸茸的可爱动物,但是鲜有人热心保护像岩洞盲视火蜥蜴这样冷门又不起眼的动物。”

  “实际上这些位于食物链底端的小型动物,尤其是两栖类动物,它们的生存状况关乎整个生态系统,”坦普尔说,“它们是环境变化的指示器,一旦环境受到污染,或是温度湿度有所变化,它们都能立刻感觉到并表现出来。”岩洞盲视火蜥蜴是一种没有发育眼睛、生活在无光环境中的奇特动物,体长可达13厘米,主要分布在得克萨斯州。

  坦普尔对中国政府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和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举措印象深刻。她说:“我注意到中国国家林业局上个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又宣布了一系列保护野生动物的举措,我对此感到高兴。”(记者 王宏彬 赵晓晴)

【编辑:董煜坤】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