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称美欲借泄密案以儆效尤 国家心理发生变化

2013年08月01日 13:57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美国大兵、前驻伊拉克美军情报分析员曼宁,因向“维基揭秘”网站发送大量秘密文件,披露了美国虐囚、无人机杀害平民等丑闻,被美国军事法庭判定间谍罪名成立,可能面临136年监禁。这一判决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在美国国内也传出争议声。

  这一罪名的判定是在怎样一个大背景下作出的?此判决对阿桑奇、斯诺登事件有何影响?会不会成为今后相关案件的判例?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越来越便利的情况下,美国这一重判会起到什么效果?

  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美国中心副主任金灿荣认为,“从美国现在的大环境来看,作出这样的判决是必然的。”

  “9·11后美国精英层的心态变了,原则也变了。”金灿荣分析,70年代时,美国社会呼吁个人自由,还在争议国家安全与个人自由谁轻谁重,当时的总体环境还是偏向个人自由的,除非政府证明一项事情对国家安全有重要而即刻的损害,否则政府无法限制个人自由。而9·11以后这一认识改变了,绝对地把国家安全放在个人自由之上了。美国常讲“人权高于主权”,在曼宁这个案例上是主权大于人权了——虽然曼宁做的事是把文件给了阿桑奇的维基揭秘,维基揭秘做的事是揭秘一切国家权力对个人自由的损害。

  “所以,阿桑奇及其组织维基揭秘,包括现在被定罪的曼宁,他们属于理想主义者。当理想主义与国家现实利益冲突的时候,还是国家利益占上风。”金灿荣总结,此案判决反映了一个背景,就是9·11深刻改变了一个国家,在这个大背景下,整个国家的心理变化了,判决曼宁间谍罪等罪名是必然的。

  这次曼宁案21项罪名中,包括间谍罪在内的19项成立,但法庭认为“帮助敌人”罪不成立,曼宁的律师认为是一项胜利,因为“帮助敌人”罪可能招致死刑。金灿荣认为,判决的轻重现在还说不上,但做出这次罪名的判定是必然的。至于把曼宁与阿桑奇这些人称为“帮助敌人”或归为“敌人”,常识上也说不过去,所以法庭认为指控曼宁“帮助敌人”的罪名超出合理怀疑的范围,不予支持,“我认为这是在常识允许的范围内最大程度伸张美国国家利益的一个判决。”

  作为海洋法系国家,美国法庭的这一判决对以后相关案件的判决具有参照性,所以阿桑奇在曼宁被判定有罪之后,称这是一个“危险的先例”。金灿荣称,目前,美国正想方设法把斯诺登和阿桑奇弄回美国审判,曼宁案的的判决对前两者肯定会有影响。判曼宁间谍罪成立,将成为同类案件的先例,“意欲震慑未来有意向媒体爆料揭露政府错误的告密人士。”

  有报道称,曼宁泄密案牵连甚广,至今有15人在美军调查过程中受罚,这也促使美国国防部加强安保和机密资料的保护措施。然而有分析指出,中情局前职员斯诺登的泄密案反映出,在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更多人有途径接触机密资料的情况下,美国政府想要保密资料越来越难。金灿荣认为,正是在这样一个信息泄漏越来越便捷或可能多发的态势下,曼宁案的判决非常清楚反映出美方“杀一儆百”“以儆效尤”的意味。

  如果曼宁被判136年的监禁,这无疑是生如同死的无期徒刑。律师以及藏身厄瓜多尔驻英国使馆的阿桑奇都希望曼宁提起上诉。但金灿荣认为,上诉应该讲是没有什么用的。美国的法律是跟着社会情绪走的,一段时间社会情绪往左或往右转,法律就跟着转向。(记者 朱国平)

【编辑:李迎雪】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