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媒:印度威慑中国“入侵”引发两派之争

2013年08月20日 09:1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8月18日刊发题为《印度对华威慑中的马汉-麦金德之争》一文,作者为印度国防问题分析研究所研究员阿比吉特·辛格。文章称,印度政府组建一支山地打击部队的决定引发了一场耐人寻味的辩论,那就是印度如何才能有效地在其边境威慑中国的“入侵”。这场辩论是在麦金德派和马汉派之间展开的。

  在7月《国防研究期刊》上一篇题为《印度的地缘战略和中国——麦金德与马汉之争》的文章中,佐拉瓦尔·道列特·辛格首先提出了麦金德(英国地理学家与地缘政治家,上世纪初因提出“大陆腹地说”的全球战略观念而闻名于世)派的立场,他认为印度对抗中国“入侵”的战略计划必须从强调“海上霸权”更多地转向“以边境为中心”的形式。

  随后,印度海军少将拉贾·梅农7月29日在《印度教徒报》上撰文批评政府组建山地打击部队的决定,责备大陆主义支持者。他认为这个决定除了组建又一支难以操控而且不能起到预期效果的军队外,不能起到任何实际作用。梅农说,组建一支“不能在空中移动的、单一轴心”的攻击部队所耗费的努力和资源应当用在创建一支能力更强的海上部队上,可以利用这支海上部队扼住中国在印度洋上的贸易。

  文章称,尽管两位作者都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论据,但两个人似乎都错过了中印冲突态势中至少一个关键性方面。在两种情况下,这个方面都是中印战略关系拼图中至关重要的一块,缺少这一块让两派的立场都站不住脚。

  首先,从目前的证据来看,马汉(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军事家,认为制海权对一国力量最为重要)派似乎比麦金德派更占理,因为中国在海上仍然是最脆弱的。对中国来说,“所有弱点中的最弱一环”就是其在印度洋地区的海上交通线。

  大陆理论学家提出,在不断发展的军事技术环境下,中国对反介入和区域拒止战术的利用证明了“进攻性海上控制”的无效性。但是,中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海上拒止战略并不是一个对所有对手来说都一成不变的模板。这是一种温和的海上控制形式,只适用于同一个强大对手的冲突。正如马汉的追随者指出的那样,在地理位置上有利的海上区域内,面对一个较弱的对手时,海上拒止可以迅速地变为海上控制。

  大陆主义支持者的推论的最大缺陷在于,他们提倡通过“惩罚威胁”对中国实现“对峙性”威慑。但麦金德派忘了,当面对的是模糊不清、没有划定、而且双方都声称拥有主权的边境地区的时候——就像印度和中国边境的很大一部分那样,试图通过利用战略性武器实现更高级别的威慑从根本上说就是破坏稳定的。

  文章称,中国担心印度可能会通过威胁中国在印度洋上的海上交通线来抵消其在山地地区的劣势,这并非一种理性的直觉,而是迫在眉睫的可能性。然而,威胁扼住中国的贸易与实施贸易封锁并不是一回事,就连马汉派的人也承认实施封锁不具有现实可能性。

  文章认为,无论是属于马汉阵营还是麦金德阵营,在核环境下,和平时期战场战术的重要性都是不能被忽略的。具有核能力的国家之间的非传统战争的公认模式就是,双方都设法在不破坏更大战略平衡的情况下实现对对方的控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次要事件就可以轻易发展成为一场全面冲突。

  出于这个原因,两种极端的立场似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站不住脚的。(参考消息网)

【编辑:李迎雪】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