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分析:美俄协议暂驱散叙化武阴霾 给美国缓冲期

2013年09月15日 13:5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美国国务卿克里和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14日在日内瓦就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达成一项框架协议。若该协议今后得以成功落实,通过外交途径化解叙化武危机或将成为可能。

  分析人士认为,美俄协议暂时驱散了叙利亚遭受西方军事打击的阴霾,对解决危机有积极意义。不过,该协议在落实过程中将面临不少挑战,同时叙政府与反对派在国内的战事依然如火如荼,未来国际社会在通过合作方式解决危机、帮助叙人民结束苦难方面依然任重道远。

  达成协议

  经过3天会谈,美俄双方14日在日内瓦达成了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叙利亚应在一周内提交一份有关其化学武器的详尽报告,包括其化学武器制剂的名称、类型和数量以及存储、制造和研发设施的所在地等细节,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必须在11月前进入叙利亚,最终目标是在2014年年中前全部销毁或者转移叙利亚化学武器。

  美俄双方商定,在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的监督下,从叙利亚移除尽可能多的化学武器,并在其境外销毁,这是监控叙化学武器的最有效途径。

  克里坚持采用“核查再核查”的标准,并强调叙利亚必须向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和核查人员提供“不受限制地检查叙一切场所的权利”。拉夫罗夫强调,确保核查人员安全的责任应主要由叙当局承担,其他各方不得对这些人员制造威胁。

  根据协议,美国和俄罗斯准备在随后几天向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执行理事会提交一份草案,内容包括如何迅速消除叙化武的具体步骤和核查措施。

  会谈结束后,克里表示,若该协议得以成功落实,将为进一步通过合作结束叙利亚冲突打下基础。拉夫罗夫指出,美俄当天达成的协议是一个开始,成功落实该协议不仅能够销毁叙化学武器,还可以避免可能造成灾难的军事行动。

  各方欢迎

  分析人士认为,美俄达成框架协议后,有助于叙利亚暂时避免遭到外部军事打击,同时也给在“打与不打”之间犹豫不决的奥巴马政府一个缓冲期,为政治解决持续两年多的叙危机带来一线曙光。

  美俄舆论普遍对达成这项协议进行了积极评价。美国外交学会研究员弗雷德·卡普兰发表文章说,在敦促叙利亚放弃化武问题上,美俄之间有利益交集,因此迅速达成协议几乎没有悬念。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主席马修斯评论说,通过核查手段清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效果之前在伊拉克得到过检验,联合国核查几乎清理了伊拉克全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项目及库存,但可惜没有因势利导建立一个长期性的核查机构。此次叙化武核查成果若得到各国承认,将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

  俄罗斯政治学家巴克拉诺夫表示,俄美就销毁叙化武问题达成协议,可以将叙局势的走向拉回到正确道路。在看似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况下,俄美能够成功达成具体、可行的协议,不失为解决叙危机的关键一步。

  叙利亚官方《革命报》社长阿里·卡西姆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叙利亚目前面临着重要转折点,这可能会使该地区乃至整个世界避免一场军事冒险行动。

  他强调,目前当务之急是确定美国的意图是否真实可信,若美方确有诚意,这一协议便意味着为政治解决叙危机打开一扇窗,这也是以政治和外交途径解决危机的重要一步。

  荆棘密布

  尽管美俄协议有效缓解了打击叙利亚的紧张气氛,但未来的落实之路依然充满荆棘。

  当前,叙利亚内战正酣、战场形势多变。如何确保化武核查人员在11月前进入叙利亚,并使叙武装冲突各方保护核查人员的人身安全,都存在较大难度。同时,如何保证安全从叙转运出尽可能多的化学武器,并确保这些武器不被鱼龙混杂的武装分子截获,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根据《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每一缔约国应承担其有义务销毁的化学武器的销毁费用,还应承担对这些化学武器的储存和销毁进行核查的费用。要求加入公约的叙利亚是否有足够财力销毁、核查化武还不得而知。而且,尚无周边国家表示愿意接受在其境内销毁叙化学武器。

  在美俄协议达成后,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组织“叙利亚自由军”领导人伊德里斯表示反对。他14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叙利亚自由军”反对美俄之间当天达成的关于叙利亚化学武器的协议。他表示,“叙利亚自由军”无意实施协议中的任何一部分,并将继续战斗直到推翻巴沙尔政权。

  分析人士认为,美俄关于叙化武问题达成的协议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政治解决叙危机;但需要强调的是,化武仅是叙整个危机中的一个节点,主要矛盾及根源依然是叙当局与反对派已持续两年多的血腥冲突。因此,如何通过政治手段扭转叙利亚乱局,依然考验着国际社会的诚意和决断力。(综合记者王昭、吴陈、王丰丰、陈聪、刘越报道)

【编辑:李雨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