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由史观今:日本军国主义欲突破和平宪法借尸还魂

2013年12月20日 15:44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中日争端的历史考察

  历史上中日为争夺东亚主导权,曾有过三次交锋。第一次是明朝中后期,由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发动侵略朝鲜和明朝抗倭援朝战争;第二次是自清末日本为吞灭琉球、占据台湾、兼并朝鲜而与中国发生的局部战争;第三次是民国期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及随后爆发“卢沟桥事变”而与中国发生的全面战争。

  中日第一次交锋始于明朝中期,当时的明王朝国力衰退,昔日的朝贡国也逐渐脱离中华文明统治秩序。而日本正好结束了战国时代的混乱局面,日本各大藩主在野心勃勃的丰臣秀吉引领下,在东亚悄然崛起,试图取明朝而代之,构建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华夷秩序。

  1592-1598年,丰臣秀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企图以朝鲜为跳板进攻明朝,结果以失败告终。丰臣秀吉亦因战争失败、众叛亲离而死亡。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取代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建立江户幕府政权。德川幕府于1609年春对琉球王国采取了军事行动,迫使琉球国王尚宁向萨摩藩称臣朝贡。其最终目的是要使琉球脱离中国向日本称臣,继而威胁朝鲜入贡,安南、交趾、占城、暹罗、吕宋等国上表输诚,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地区国际关系体系,完成丰臣秀吉未竟的事业。

  近代以来恢复天皇制后的历届日本当政者,无不以完成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的未竟事业为己任,直至今天的安倍晋三政权也不例外。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以来,曾先后到访亚洲多个国家。首次外访越南,之后又访问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安倍这种类似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外交活动,体现了日本希望与这些东盟国家强化关系,以便对中国形成“制衡”之势,实施他提出的所谓“先包围后改善”的对华策略。

  日军国主义欲借尸还魂

  以上安倍的举措在在表明,日本正积极配合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试图通过拉拢亚洲的其他国家,连手制衡中国。而安倍的所谓“先包围后改善”的对华策略,以及他在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中的强硬表态,足以显示出日本在外交上试图突破战后“持守和平”的框框,在军事上开始挣脱“专守防卫、不做军事大国”等《和平宪法》规范下的政策的束缚,将战略由防守转向进攻的态势。笔者认为,安倍“先包围后改善”的对华策略,目的乃是谋求利用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和目前中日钓鱼岛的紧张局势,以使日本在军事和外交上悄然崛起,实现向“正常的”大国转型,重温往昔“大和民族”作为东亚龙头老大的旧梦。

  从美国在亚洲所采取的一系列强化东亚安全的举措,如加强美日安保合作、公开宣布《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以及对朝鲜的军事崛起施加压力等等行动中可以看出:美国要在东亚维持主导地位,第一是要稳定目前的局势,而朝鲜发展核武将会引起目前东亚局势的动荡,这是美国所不能容忍的;第二是要防范中国作为军事大国的崛起,以免引起不均衡的区域冲突和紧张。为达此目的,美国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扶持日本作为军事大国,使之与中、朝势力抗衡。

  事实上,日本的复兴和军事崛起的确也构成对中国发展的巨大障碍。自上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日本就地区安全问题上的政策与中国的崛起产生了分歧和矛盾,从而加快了它在美国的卵翼下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步伐;同时,日本用于“防卫”的军备也大幅度升高,成为目前世界上的第二位军备大国。二战时期深受日本军国主义蹂躏的东亚国家,对日本实施周边事态法案、确认“日之丸”及“君之代”的法律地位、将“自卫队”升格为正规军和通过《有事三法》等这些象征?军国主义还魂的举措产生疑虑和关切。而近年来日本政府不断在钓鱼岛问题上挑衅中国,目的就是要突破“和平宪法”的框架,向“正常国家”迈进,重整昔日“大和民族”的雄风,与正在崛起的中国一决高下。(本文作者为香港亚太研究中心主任郑海麟)

【编辑:张艾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