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媒称美国应警惕削减核武背后的战略危险

2014年02月11日 14:21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不久前,美国国务卿克里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核扩散问题,而且最近与伊朗达成了临时协议,暂停了德黑兰的核项目。然而,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却提醒奥巴马政府应该周密考虑其核外交政策,因为如果失败最终将可能导致最坏的情形,各种威胁将接踵而至——一旦察觉伊朗拥有核能力,沙特阿拉伯也将效仿并从巴基斯坦获得核武器,以色列也可能将其隐性核武器库激活,同时埃及和土耳其也在摩拳擦掌,大搞核竞赛,世界核威胁不断升级。由于中东地区局势持续不稳定,该地区有可能将增加4到6个核国家。

  废核人士鼓励美国政府将其战略性部署的核弹头数量减至远低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中所达成的1550个。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却并不明白,数量的减少并不仅仅意味着“更少”。因为某些奇怪的原因,今天关于核武器应用的争论聚焦在战略性部署核武器的数量上。坦白说,这种方式既肤浅又随意,最终得到的数据通常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如果按照废核人士的要求削减核武,那么将没有核武器可让总统在危机中启用,也没有核武器来形成日常威慑力,这也可能是不合理的。这样的军力部署结构和态势将会使得美国易受拥有大量有效核武器敌方的攻击,使美国面临核威胁。这也可能使美国希望通过给诸如沙特阿拉伯一样的国家提供高信度的核保护伞来阻止中东地区核武器扩散的努力付诸东流。

  随着废核运动的开展、扩大,拥有多少核武器应该从战略角度来考量,而不是越少越好。自“冷战”以来,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美国企图在中东及其他地区防止核扩散的行动中发挥领导作用,世界局势将会继续转变。“冷战”中的“相互确保摧毁”理念濒于消亡,这不再是维护稳定的可靠方式。

  美国一直依赖“三位一体的核威慑力”(译者注:美国的核三位一体包括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远程核轰炸机)以确保危急中自身安全和核反应效率。如果继续沿着“零核”的道路走下去,那么美国的威慑力将大打折扣。废核人士认为应该按线性方式减少核武器,但他们似乎忘记了每一个核弹头及武器系统的重要性、复杂性和威慑力,这是不能用线性改变的。如果美国继续削减核武,只能加剧废核人士所反对的核扩散。

  美国军方早已放弃“冷战”思想,同时也认识到“21世纪”核武器的重要性。低数量并持续降低核武器数量将削弱其核能力,不足以保证美国的威慑力。将威慑力延伸至欧洲、亚洲、乃至中东地区不再是“相互确保摧毁”的组成部分,而是自身实力在战略上的体现。近期在东亚发生的事件再一次表明了拥有战略核轰炸机的重要性,体现了美国秉承其自身安全至上的理念。

  废核人士指控支核派深陷于“冷战”思维中,他们似乎忘记了核超级大国已然不复存在,他们在“冷战”中积累的经验,只有一部分能够适用于现实的需求。如果不能认清这一点,总认为美国能够影响核伙伴及其他国家,那么在危机状况下美国将丧失威慑力。

  美国的核发展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险境中。1952年,美国核弹头数量突破1550枚并增至34000枚,而今核弹头数量却只有1550枚,这并不是一种逆转。当时,苏联约有1000枚核弹头,且是除美国以外唯一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两个核大国当时的威慑力不大,影响范围有限。而今甚至将来,世界面临的核危险越来越大。拥有各种核武器的国家越来越多,都能对美国及其同盟国构成威胁。有核国家数量激增,说明这是一个不稳定的时代,美国必须拥有足够的核武器储量阻止来自中东及全球任何一个地区的核威胁。美国面临的现实是,核威慑力对我们的共同安全至关重要。废核人士催促美国进一步削减核武器,但他们应该记住“减少核武器数量并不是简单的减少,减少核武器数量影响深远”。(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编辑点评

  在《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框架下,美俄两国以可核查、不可逆的方式进一步大幅削减核武器,为最终实现全面彻底核裁军创造条件。然而,美国却玩弄两面手法,坚持以维护自身安全和拥有威慑力为由,坚持拥有大量核武器,而对其他国家指手画脚。美国借助其自相矛盾的核政策,强制推行其所谓的全球战略,提升和扩大区域影响力,与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趋势格格不入、背道而驰。我们应予以高度警惕! (曹 旸 彭天笑 侯 豫 编译)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