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向东or向西?克里米亚全民公决

2014年03月17日 09:46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决定自身地位的全民公决投票于当地时间16日上午8时(北京时间下午2时)正式开始,投票将于当地时间当天晚8时结束。

  全民公决的问题如下:一、是否赞成克里米亚在享有俄罗斯联邦主体权利的基础上与俄罗斯重新合并?二、是否赞成恢复克里米亚共和国1992年宪法并赞成克里米亚作为乌克兰的一部分?

  选票用俄语、乌克兰语和克里米亚鞑靼语印制,获得多数票的问题将被认为是直接表达了克里米亚居民的意愿。按照规定,投票率超过50%,公决结果才有效。

  克里米亚共设立1200多个投票站,2400多名执法人员维持投票秩序。来自23个国家的135名观察员以及克里米亚当地1240名观察员将监督此次公决进程。注册报道此次公决的各国记者超过600人。

  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全民公决组委会主席马雷舍夫表示,此次全民公决的最终结果可能在17日公布。有民调显示,近80%的克里米亚人将投票赞成入俄,15%赞成留在乌克兰,其余人尚未决定。

  此前的15日深夜,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就美国提出的乌克兰问题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由于常任理事国俄罗斯投票否决,决议草案未能通过。中国对决议草案投了弃权票。

  据了解,这一草案称16日举行的克里米亚公决“无效”,“不能构成任何改变克里米亚现状的基础”。

  在决议草案表决之后的发言中,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表示,外部干预是导致乌克兰街头冲突,国家陷入危机的重要原因。安理会在这个时候搞决议草案,只能造成各方对立,导致局势更加复杂,这不符合乌克兰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15日的安理会决议表决之后,刘结一代表中国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提出三点建议:尽快设立由有关各方组成的国际协调机制,探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途径;各方在此期间均不采取进一步恶化局势的行动;国际金融机构应着手探讨,并协助乌克兰维护经济和金融稳定。(综合新华社电)

  较量加剧 美欧俄手中的那些“牌”

  克里米亚地区公投引起各方关注。一些西方国家此前表态,公投“非法”,不准备承认公投结果,威胁启动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而俄罗斯则称,会对制裁采取“报复”手段。

  依照西方多国和俄罗斯先前释放的信号,制裁可能是双方互搏的一种方式。美欧或许会拿军事合作开刀,而俄罗斯可能会在天然气上做文章。

  法国:或对一些个人资产实施制裁

  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15日说,如果克里米亚局势持续紧张,法方将重新评估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协议,可能在这一领域制裁俄罗斯。

  谈及克里米亚地区公投,奥朗德说:“法国和欧洲联盟将不会承认(公投)合法性……如果情况没有缓和,17日会对一些个人实施签证和资产的制裁措施。”

  奥朗德在当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法国将先对“俄罗斯是否尝试缓和乌克兰局势”进行评估,而后决定法俄部长级会晤取消与否。法俄两国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例行会议原定于本月18日举行,将讨论双边关系的一系列问题。

  在被问及法方是否会推迟履行俄罗斯订购的两艘直升机航空母舰合同时,奥朗德说:“至于其他制裁措施,特别涉及军事合作,那将是第三层面的制裁。”

  奥朗德的一名助手解释说:“制裁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已经开始,随后才是第二层面和第三层面。”

  2011年,俄法两国签订两架“西北风”级直升机航母合同。这类直升机航母最多能装载16架直升机。其中,“符拉迪沃斯托克”号定于2014年第四季度交付;“塞瓦斯托波尔”号定于2016年交付。

  路透社报道,就是否启动军事合作领域的制裁措施,法国官员顾左右而言他。俄法直升机航母合同为法国创造大约1000个就业岗位,还被当时的尼古拉·萨科齐政府视为冷战后东西关系缓和标志。对法国而言,推迟合同将是一项“尴尬的牺牲”。

  美国:取消与俄方所有军事交流

  相比法国,美国在军事领域启动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似乎“不尴尬”。

  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约翰·柯比15日说,美国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和法国国防部长勒德里昂通电话,讨论两国“评估与俄罗斯的双边军事合作”。

  美国军方先前取消了与俄方的所有军事交流,包括本月3日的海军港口访问。另外,哈格尔表态,将会重新审视美国对俄罗斯火箭发动机的依赖。

  刚刚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军方完成联合军事演练的美国“特拉克斯顿”号导弹驱逐舰指挥官安德鲁·比恩15日证实,这艘驱逐舰将继续停留在黑海地区。“我无法评论今后的行动,但会利用机会在这一地区与盟友进行更多常规演练。”

  比恩说,这些军事行动“在克里米亚危机前就已筹划”,演练不包括实弹射击。

  一些西方媒体分析,美国在克里米亚公投前夕加强黑海地区军事活动,可能意在向俄罗斯方面施加更多压力。

  俄罗斯:以天然气牵制欧洲

  面对制裁,俄方并非无计可施。一些分析师认定,由于欧洲对于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仍将持续较长时间,一旦俄方“断气”或“限气”,欧洲将遭遇困境。

  尽管欧洲近年来努力尝试减少对俄的天然气依赖,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仍是欧洲天然气市场的重要博弈方。2013年,俄天然气在欧洲国家进口天然气总量中所占比例上升。俄天然气在欧洲消费天然气总量中所占比例也较为稳定。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能源问题专家蒂姆·伯尔斯纳断言:“不管我们喜不喜欢,俄罗斯天然气在欧洲市场所占比例今后还会上升。”

  伯尔斯纳分析,国际天然气市场眼下供求关系紧张。一方面,日本核泄漏事故使得亚洲对天然气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阿尔及利亚天然气站恐怖袭击切断了利比亚—意大利液化天然气管道供应,减少了北非方向输往欧洲的天然气。

  另外,不少欧洲国家禁止开采页岩气,担心环境遭到破坏。而美国页岩气直到2016年才能投放国际市场,欧洲还面临亚洲市场的竞争。

  不少分析师认为,在与西方国家关系趋紧的背景下,俄罗斯可利用天然气供应这张“牌”牵制欧洲。

  普京:尊重克里米亚人民的选择

  俄罗斯总统普京16日表示,当天在克里米亚举行的全民公投完全符合国际法准则和联合国宪章,俄罗斯将尊重克里米亚人民的选择。

  据俄总统网站消息,普京当天应邀与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双方就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公投问题交换意见。普京说,公投是克里米亚人民实现其意愿的行为,此举完全符合国际法准则以及规定了人民平等和自决原则的联合国宪章。

  普京还对乌克兰现政权“纵容”激进团伙在俄族人聚居的乌东部和东南部地区制造紧张气氛表示不安。

  此外,双方还对欧安组织向乌派出大型监督团问题“建设性地”交换了看法,双方同意就应对乌克兰局势问题保持沟通。

  本月14日,普京曾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通电话,强调克里米亚公投符合国际法准则和联合国宪章。俄外长拉夫罗夫15日在与美国国务卿克里通电话时也做出类似表示。据新华社电

  链接▶▷三问克里米亚公投

  乌克兰克里米亚地区16日举行公投,是“东向”留在乌克兰,还是“西向”加入俄罗斯。这一选择引发国际关注,牵动紧张的乌克兰局势全局。

  民众会如何选择?

  全民公投在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举行,克里米亚半岛民众将就克里米亚今后地位作出选择:要么继续成为乌克兰的一部分,但谋求更大自治权;要么加入俄罗斯联邦。

  一些媒体分析,多数民众可能会在投票中倾向于第二种选择。

  在克里米亚,不少俄罗斯族裔民众担心,乌克兰新政府会推行边缘化说俄罗斯语族群的政策,并因此威胁到克里米亚人的利益,倾向于寻求俄罗斯方面的帮助。

  不过,克里米亚少数族裔鞑靼族民众多数不愿意加入俄罗斯联邦。一名鞑靼族民众领袖先前表态,克里米亚应留在乌克兰。

  多名分析师解读,鞑靼族民众可能担心加入俄罗斯联邦后对自身不利。鞑靼族原本是克里米亚主要居民,但在苏联时期被政府大规模迁出。

  公投是否合法?

  除投票结果外,全民公投的合法性也受到一些西方国家质疑。

  在克里米亚,一些推动公投的政界人士提出,克里米亚公投与即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进行的苏格兰地区公投性质差别不大。

  就这种说法,不少英国官员提出异议。他们认为,苏格兰地区公投决定做出前,英国公众进行充分讨论,并花费两年时间仔细准备公投的各项细节;而克里米亚全民公投从提出到实施也不过只有两周,且缺乏公开讨论。

  本月6日,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确定将举行公投,决定是否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当局随即宣布这一决定非法,美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也表态,将不承认公投结果。

  乌克兰局势将如何发展?

  一旦克里米亚公投结束,结果倾向于俄罗斯,将对乌克兰局势造成什么影响?

  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政府先前宣称,如果公投结束后,乌克兰军方仍然坚持留在位于克里米亚半岛的军营中,他们将被视为“非法”。

  另一方面,西方国家也把克里米亚公投本身看做“非法”,并威胁对与公投有直接联系的俄罗斯人实施多项制裁。

  不少西方国家担心,克里米亚公投影响将超越克里米亚半岛区域,进一步加剧乌克兰东部地区动荡。那一地区,讲俄语的民众所占比例较高,自乌克兰临时政府上台以来局势日益紧张。在顿涅茨克等东部主要城市,亲俄和亲乌示威者多次发生冲突。一旦动荡继续,必将影响定于5月25日启动的总统选举。

  (据新华社电)

【编辑:蒲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