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增病例数又现反弹 终结埃博拉仍面临多重挑战

2015年01月08日 13:2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回首2014,埃博拉成为西非乃至全球难以忘却的伤痛,短短一年时间,史上最大规模的埃博拉疫情病例数量已突破2万关口。能否在2015年终结疫情?疫情重灾区与国际社会仍面临多重挑战。

  终结目标

  自1976年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至2012年,刚果(金)、乌干达、苏丹等非洲国家共计暴发了24次埃博拉疫情,其中绝大多数疫情发生在偏僻的村落,多数感染者迅速死亡,疫情未能大范围蔓延。

  然而,截至2014年12月28日,此轮疫情累计出现20206例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或可能感染病例,死亡7905人。

  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8月末发布了埃博拉疫情响应路线图。在受疫情严重影响的国家,路线图提出3个月内逆转新增病例及新扩散地区趋势;6至9个月内阻止疫情在首都、主要港口及其他地区的传播。按照“路线图”最初设想,终结此次埃博拉疫情的预期时间为今年3月至6月。

  不过,埃博拉病毒发现者之一、英国伦敦大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院长彼得·皮奥特称,尽管抗击埃博拉的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疫情仍有可能会持续到今年年底。联合国埃博拉应急特派团团长安东尼·班伯里也表示,埃博拉病例数量可能将于今年年末归零,但目前疫情尚未接近结束。

  世卫组织发言人塔里克·亚沙雷维奇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现在需要更加积极努力,疫情归零需要时间,我们无法断言这将何时发生。”

  拒绝乐观

  亚沙雷维奇表示,2014年9月埃博拉疫情严峻时新增病例数量每4周翻一番,目前疫情基本上缓解。此外,联合国埃博拉应急特派团提出了至今年1月1日实现100%安全丧葬、100%隔离与治疗埃博拉患者的目标,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三国正持续朝该目标推进。

  在疫苗临床试验方面,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与美国合作开发的cAd3-ZEBOV疫苗已初步通过人体测试,可安全使用,并显示出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刊载报告说,该种埃博拉疫苗在非洲进行的初期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鼓舞”,疫苗安全性得到证实且能引发免疫反应。

  疫情增势放缓,各项疫情控制目标接近实现,疫苗临床试验进展顺利……然而这绝不意味着疫情已被掌控,更何况疫情发展态势也绝非乐观。过去3周内,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新增病例数超过1400例。尤其是塞拉利昂西部和北部地区已是疫情最严峻的地区。此外,几内亚部分地区新增病例数量出现一定程度反弹。

  鉴于埃博拉病毒通过体液等进行人体直接接触传播,任何非安全丧葬行为、医护人员疏忽大意、潜伏的残存病毒都可能掀起燎原之势。

  有医学专家认为,考虑到此次埃博拉疫情在影响人数和地理范围上如此严重,埃博拉病毒可能继续“逗留”西非地区数年,并被视为该地区的地方性流行病。

  世卫组织埃博拉响应小组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报告明确指出,“至少从中期来看,我们面临埃博拉成为西非人口中地方性流行疾病的可能,而此前从未有过这样的设想”。

  多重挑战

  事实上,考虑到西非脆弱的医卫系统,疫情重灾区仍面临资源重新调配、持续配给医护人员等多重挑战。

  亚沙雷维奇说:“尽管西非三国新增病例数量不再呈指数式增长,但疫情发展并不均衡。”他表示,西非部分地区疫情响应措施尚未完全就位,资源需要重新配置,疫情重灾区需要设立更多的埃博拉治疗中心,以及训练与配备更多的医护人员。

  世卫组织表示,考虑到每个地区需要配备疫情监测团队寻找残存病例及与其接触的人群,疫情重灾区至少需要数十个疫情监测团队投入工作,2万人参与接触追踪,疫区仍急需大量医护人员。

  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玛丽-波勒·基尼表示:“终结此等规模的埃博拉疫情,答案在于增强医疗卫生系统,而比单纯提升现有疫情应对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西非三国应建立强有力的综合医卫系统,面对未来其他威胁时做出响应。”

  终结埃博拉疫情,不仅事关西非民众命运,更事关消除威胁全球公共健康的重大隐患。世卫组织及其他国际社会合作伙伴更应持续伸出援手,争取早日结束西非埃博拉阴霾。(记者 张淼)

【编辑:吴倩】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