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菲军演规模近年来一路升级 转向“领土防卫”

2016年04月06日 00: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4月6日电 本月4日至15日,美国与菲律宾联合举行的第32次“肩并肩”军演再度上演,日本也得以以观察员身份参与,引发外界关注。纵观两国近几年的军演可以发现,“肩并肩”军演无论在规模,还是在装备上,都是逐渐升级;尤其是军演的内容和目的开始从反恐转向领土防卫,内容也越来越敏感,邻国日本也是“越陷越深”。

  【近6年军演:规模升级 位置变敏感】

美菲军演资料图
资料图  美菲军演

  自1991年美军关闭在菲基地后,美菲“肩并肩”年度军演就成为美菲维持军事同盟关系的“柱石”。1998年两国签署《访问部队协议》后,美军更是频繁以军演名义进出菲律宾。至2016年4月,美菲联合军演已进行到第32次,尤以近5年军演在规模和敏感度上最引人注目。

  2011年4月6日至15日,美菲举行为期10天的“肩并肩2011”联合军演,系第27次双边联合军演。共有3000名美军士兵参加。演习期间,美菲举行了当时最大规模的野战训练演习。

  2012年4月16日至27日,美菲联合举行为期12天的“肩并肩”军事演习。参与者达6800人,包括2300名菲律宾士兵和4500名美军士兵。美菲还首次邀请部分东盟国家及日、韩、澳等国参与计算机模拟演练。当时菲律宾正在中国黄岩岛海域挑起事端,演习的指向性被指“十分明显”。

  2013年4月5日至17日,美菲在菲律宾北部苏比克湾举行为期13天的“肩并肩”联合军演。参演人数从6800人增加至8000人。美方还首次出动包括12架F-18“大黄蜂”战斗机在内的20架飞机以及1艘军舰,参加演习。

  2015年4月20日至30日,美菲举行为期11天的年度“肩并肩”军事演习。共有超过11000人参加,其中菲律宾5000多人,美国派出6600多人。美方出动76架飞机和3艘战舰,菲方则派出15架飞机和1艘战舰。

  2016年4月4日至15日,美菲举行为期12天的“肩并肩”联合军演。此次据称约有10000多名士兵参与,包括3773名菲兵和4904名美军。澳大利亚派80多人参加,日本获邀以观察员身份参与演习。美军还将在此次军演的实弹演习中出动HIMARS机动火炮台,这将是美菲联合军演中首次使用M142高机动火箭炮系统或HIMARS。

  纵观近几年的“肩并肩”菲美联合军演,从3000人到6000人再到创纪录的11000多人,规模和力度不断扩大;从战机、战舰到火箭炮系统,参演的军事装备也不断升级,尤其是美方投入力量显著增加。

  【军演多边色彩变浓 日本“越陷越深”】

资料图 美菲联合军演
资料图 美菲联合军演

  分析称,自2011年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后,美国一直试图在“肩并肩”联合军演中加入多边色彩。美菲联合演习的性质和侧重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此前,军演更多的是演练反恐、反海盗和打击菲反政府武装等,最近几年的内容开始侧重关注海洋争端和领土防卫,演习地点也愈发靠近敏感地区,今年更是出现了“夺岛演练”环节。舆论普遍认为,这是美军为重返亚太、插手南海发出的强烈信号。

  在2012年4月举行的“肩并肩”演习中,美菲便首次邀部分东盟国家及日、韩、澳等美国的亚太盟国参与。在2013年的联合军演中,澳大利亚、文莱、日本、韩国和泰国分别派代表参加了多国海上安全圆桌讨论。

  2015年,澳大利亚更是成为除美菲之外唯一一个参加联合军演的第三方国家,越南、韩国、日本等7个国家受邀观摩演习。2016年的演习,日本也以观察员身份参与。

  分析指出,近期刚刚推出旨在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新安保法的日本,对于在美菲联合军演中的诉求不止于此。美国国防部负责南亚和东南亚事务的副助理部长希尔莱特日前表示,“日本希望进一步参与”。日菲两国政府正就签署规定自卫队员在菲律宾国内活动的法律地位的协定展开谈判。若协定签署成功,日本自卫队将能够正式参加美菲军演。

  近一年来,日菲在军事领域可谓互动频繁,关系愈发密切。去年,两国在菲律宾马尼拉湾与苏比克湾之间的海域,举行首次海上联合军演。目前,日本海上自卫队正就其最大级别的直升机护卫舰——“伊势”号本月下旬首次停靠面朝南海的菲律宾吕宋岛苏比克湾,与美菲两国海军进行联合演习一事,进行协调。

  预计将来,日本将一改观察员的身份,正式参加到美菲军演中,而该国在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也将“越陷越深”。(完)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