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英首相输掉政治博弈 将组联合政府再担脱欧重任

2017年06月10日 00: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英国大选计票工作基本结束 将出现“悬浮议会”  来源:央视网

  中新网6月10日电(李夏君)特蕾莎•梅“得不偿失”。当地时间9日,英国议会选举投票初步结果出炉。统计显示,英国首相特蕾莎•梅领导的保守党席位比大选前更少,丧失了选前的议会多数优势。

  从信心满满宣布提前大选,到如今的意外失利,特蕾莎•梅为何输掉了这场政治豪赌?没有了强有力政府的带领,英国未来的“脱欧路”该怎么走?

  【执政党丧失多数优势 席位比选前更少】

英国议会(资料图)
英国议会(资料图)

  当地时间6月8日晚10点,英国大选落下帷幕。特蕾莎•梅领导的保守党领先,但并未赢得议会过半数席位,丧失了选前议会绝对多数的优势。

  这一结果显然不是特蕾莎•梅所希望看到的。投票前,英国议会党派席位分配为:执政的保守党330席,最大反对党工党229席。8日的投票结果显示,保守党获得318个席位,工党261席。这意味着没有任何一党取得多数优势,从而会出现“悬浮议会”。

  特蕾莎•梅宣布提前举行大选的初衷本来是为了获得英国选民"更强的授权",未来在与欧盟就脱欧议题举行谈判时拥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但显然,特蕾莎•梅试图在大选中取得压倒性胜利的希望已经破灭。

  【反对党喊话:首相辞职,我要组建政府】

英国工党领袖科尔宾(资料图)
英国工党领袖科尔宾(资料图)

  2016年6月,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脱欧公投后辞职,特蕾莎•梅由此上台,成为英国第二位女首相。如今虽然大选失利后,她也选择了继续坚守,并没有步卡梅伦的“后尘”,也许这就是她被称为“铁娘子”的原因吧?

  分析指出,选战期间英国接连发生恐袭引发民众质疑、保守党竞选纲领来回反复失去民心、特蕾莎•梅拒绝参加电视辩论,都导致了保守党民调支持优势缩水。

  尽管如此,特雷莎•梅仍没完没了地重复她“强大稳定的领导”的口号,因此而受到嘲弄。相形之下,外界普遍认为反对党领袖、工党党魁科尔宾打了一场强势、政策丰富的选战,激励了许多支持者。

  在8日的出口民调出炉后,科尔宾呼吁特蕾莎•梅下台,为一个“真正能代表这个国家的政府”“让路”。他表示对投票结果"感到骄傲",并称这是民众"对紧缩政策说不"。

  工党发言人表示,工党将自告奋勇领导少数党政府,“我们将担当起报效国家的重任,组建少数党政府,其原因就是,我认为保守党不牢靠,我认为首相也不牢靠。她是一个蹩脚的首相”。

  【特蕾莎•梅:不会辞职 将继续带领英国前进】

英国现任首相特蕾莎·梅(资料图)
英国现任首相特蕾莎·梅(资料图)

  选举失利后,特蕾莎•梅也面临来自党内的压力和抨击。保守党议员Nigel Evans9日就选举结果表示,保守党“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脑袋”。

  当地时间9日中午,特蕾莎•梅前往白金汉宫觐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请求女王允许组建新政府。

  会见女王后,特蕾莎•梅在唐宁街官邸外发表讲话。她宣布将组建一个新政府,保守党计划在北爱尔兰民主联盟党的支持下执政。

  这说明,虽然特蕾莎领导的保守党在大选中丢失了一些席位,且党内对她也有批评之声,她还是将留任首相,并组建新内阁。

  【脱欧或推迟? 欧盟高官担忧】

图为2016年6月23日,选民在伦敦的一个投票站参加“脱欧”公投投票。
图为2016年6月23日,选民在伦敦的一个投票站参加“脱欧”公投投票。

  脱欧谈判原定于6月19日举行,不过英国目前的政治僵局可能令退欧谈判进程脱离正轨,“这对保守党与特雷莎•梅而言将是灾难一场,”前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表示。

  摩根大通分析师巴尔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最明显的结论就是,英国请求推迟脱欧进程的可能性已大幅升高,因为英国政局发展可能妨碍这个原本就时间紧张的程序。”

  欧盟高官同样担心,此次选举结果可能会导致英国脱欧谈判延迟,并加大谈判崩裂的风险。

  欧盟执委厄廷格称,不确定英退谈判能否如期在6月19日展开。他并称,没了强大的谈判伙伴,谈判不确定性将会更大。

  不过,特蕾莎•梅在会见女王之后说,“我们将履行英国脱欧的承诺”。她表示,脱欧谈判将在10日内启动,将争取和欧盟建立一个能够确保长期繁荣的新伙伴关系。

  科尔宾的团队则表示,这将是英国政治的一个改变。科尔宾称,已做好“为国家服务的准备”。他同时表示,脱欧谈判必须继续进行,必须把就业放在脱欧谈判第一位。

【编辑:吴倩】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