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拜登吁推进枪支立法改革 美能否迎“控枪”转折点

拜登吁推进枪支立法改革 美能否迎“控枪”转折点

2021年02月18日 03:51 来源:工人日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美国能否迎来“控枪”转折点

  阅读提示

  多年来,控枪法案一直是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争斗的焦点之一。如今的美国,社会撕裂程度前所未有,两党争斗不断恶化,叠加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利益集团等多种因素纠缠,要想真正实现有效控枪,显然“道阻且长”。

  当地时间2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发表讲话,呼吁国会推进枪支立法改革,包括要求对所有枪支销售进行背景调查并禁止售卖攻击性武器。

  这一天,正是美国佛罗里达州帕克兰市高中校园枪击惨案三周年纪念日。

  不过在分析人士看来,多年来,控枪法案一直是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争斗的焦点之一。如今的美国,社会撕裂程度前所未有,两党争斗不断恶化,叠加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利益集团等多种因素纠缠,要想真正实现有效控枪,仍然“道阻且长”。

  一

  2018年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 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帕克兰市一所高中发生震惊全美的校园枪击案,造成17人死亡、15人受伤,成为美国历史上死伤最严重的高中枪击事件。

  枪案发生后,美国多个城市举行大规模游行活动,敦促政府收紧枪械管制。

  但当时由于反对枪支管控的共和党人控制参议院,导致由众议院民主党人批准的控枪法案最终毫无进展。

  3年来,由于总统大选、新冠疫情、种族歧视等事件的影响,美国各地枪击等恶性事件频发,也让民众对枪支的需求大增。

  据外媒报道,今年1月,美国售出了超200万支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达80%,创下单月销售纪录历史第三高。

  竞选期间,拜登就曾表示,上任后将控制全美枪支使用,并推行一系列枪支管制改革,引发民众提前购买囤积枪支。

  2020年也因此成为美国“购枪热”的一年。

  最火爆的月份在去年6月,当月共售出280万件武器。这与黑人青年乔治·弗洛伊德被警察跪压致死导致的抗议示威活动有直接关系。

  “购枪热”的背后,是美国去年共发生612起大型枪击案,平均每天1.7起;2020年,美国有4.3万人因枪击死亡,其中包括1300多名儿童,另有3.9万多人受伤。

  二

  有研究机构估计,目前全世界民间共有6.5亿件武器;美国人持有量占42%,在全世界排名第一,平均每100人有90件武器。

  2016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发布的年度《统一犯罪报告》显示,发生在美国的谋杀案件中有71.5%使用了枪支,抢劫案件中有40.8%使用了枪支,严重暴力袭击案件中有24.2%使用了枪支。

  自1972年以来,美国平均每天有80多人因枪杀案死亡,其中约12人为儿童。

  尽管有民调显示,大多数美国人赞成枪支管制改革,但历届政府都无力通过立法。

  民主党在奥巴马执政期间,美国国会表决逾100件控枪法案,但通过件数为零。

  美国社会控枪难,难在何处?

  首先与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所规定的“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可侵犯”有很大关系。 这使得近年来,尽管愈演愈烈的枪击案让民众不满,但不论民主党执政,还是共和党上台,美国政府都只敢讨论“控枪”,而从不触及彻底“禁枪”。

  此外,利益集团的存在也是美国控枪的最大阻力之一。

  其中最著名的,是成立于1871年、在全美拥有超过500万名会员的美国全国步枪协会(NRA),通过金钱捐赠获得政治影响力,阻止政府控枪。

  历史上,美国多位总统是该协会会员,其中就包括特朗普。

  实际上,每有重大枪击事件发生,美国社会有关“拥枪”和“控枪”的争论热度都会升高。但迫于这些利益集团的强大影响力,控枪法案往往无疾而终。

  三

  1月15日,美国全国步枪协会向达拉斯市联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以规避纽约州总检察长对其提出的诉讼。

  加上此次拜登重提推进枪支立法改革,是否意味着美国“控枪”会迎来转折点?

  对此,有专家认为,近年来,每一次重大的枪击事件发生后,都会引起美国上下的反思,也会让关于“控枪”的呼声掀起一轮高潮。然而高潮过后,美国社会就重新陷入“枪击—震惊—反思—再次枪击”的怪圈。

  在分析人士看来,美国的控枪问题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社会问题,而是关乎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关乎利益集团、政治势力利益的敏感问题,根深蒂固、经年难解。

  近年来,随着总统大选、新冠疫情、种族歧视等事件影响,美国社会撕裂程度不断加深。

  与此同时,美国社会上许多根深蒂固的问题,与民主、共和两党之间矛盾的政治理念有关。很多时候,两党甚至并不是理念上的分歧,而仅仅“为了反对而反对”。

  如死刑、堕胎、同性恋等话题一样,“控枪”也成为割裂社会和恶化党争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实情况下,美国安全形势或将进一步恶化,民众对自身安全的担忧也会加大,此时重提“控枪”恐怕难以得到有效回应。

  赵晓展

【编辑:郭炘蔚】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