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中国同秘鲁的关系

 

  (最近更新时间:2020年5月)

  一、双边政治关系

  1971年11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秘鲁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2月,中国在秘设使馆;同年3月,秘在华设使馆。2002年5月,秘在上海设总领事馆。

  建交以来,双边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经贸合作不断扩大,文化、科技、教育、旅游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增多。在国际事务中,双方相互理解,密切合作。在台湾问题上,秘历届政府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008年11月,中秘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4月,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近年来,两国保持密切高层交往。2016年9月,库琴斯基总统对华进行国事访问。11月,习近平主席赴秘鲁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第二十四次非正式会议并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2017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越南岘港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第二十五次非正式会议期间,同库琴斯基总统两度交谈。2020年4月30日,习近平主席应约同比斯卡拉总统通电话,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合作及双边关系交换意见。

  秘方其他主要来访有:托莱多总统(2001年10月、2005年6月),加西亚总统(2008年3月)、第一副总统詹彼得里(2009年4月、2010年9月)、外长加西亚(2010年3月)、外长龙卡利奥洛(2013年2月)、乌马拉总统(2013年4月)、国会第二副主席埃古伦(2013年5月)、国会主席奥塔罗拉(2014年1月)、乌马拉总统(2014年11月)、最高法院院长蒂科纳(2016年9月)、国家检察院检察长桑切斯(2017年6月)、外长波波利西奥(2018年8月)、外贸旅游部长瓦伦西亚及农业和灌溉部长莫斯塔霍(2018年11月,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外贸旅游部长巴斯克斯(2019年4月,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贸易畅通”分论坛;2019年11月,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农业和灌溉部长穆尼奥斯(2019年6月)、副总统阿劳斯(2019年9月,出席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马铃薯中心荣誉日活动)、外长梅萨-夸德拉(2019年11月,出席第三届文明古国论坛)等。

  中方其他主要去访有:国家副主席曾庆红(200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2007年3月)、胡锦涛主席(2008年11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2009年11月)、回良玉副总理(2011年9月)、全国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杜青林(2012年3月)、中共中央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2012年5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2012年11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201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2015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2015年10月)、外交部长王毅(2016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向巴平措(2017年5月)、水利部部长陈雷(2017年9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万钢(2018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2018年7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2018年11月)等。

  两国外交部于1992年建立政治磋商制度,迄今已举行十次政治磋商。

  二、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中国是秘鲁全球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秘鲁是我在拉美第二大投资目的地国和第四大贸易伙伴。2019年,双边贸易额236.9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额85.1亿美元,进口额151.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5.5%和1%。2020年1-2月,双边贸易额38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额10.6亿美元,进口额27.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17.4%和5.7%。中方主要出口机电、高新技术产品、纺织品、服装等,主要进口鱼粉和铜、铁等矿产品。

  2009年4月,中秘签署自贸协定。2010年3月1日,两国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实施。2016年11月,两国启动自贸协定升级联合研究。2018年11月,两国宣布结束自贸协定升级联合研究并启动自贸协定升级谈判。2019年4月,两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11月,秘鲁作为主宾国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中秘经济合作发展较快,秘是中国在拉美主要投资对象国之一,主要涉及矿产、石油资源开发等领域。

  三、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双边交往与合作

  (一)文化、教育、科技和旅游交流

  建交以来,两国文化交往频繁。中国文化、教育、新闻、体育和艺术等60多个团组相继访秘。1986年11月,两国签署文化合作协定,目前已制定2013-2018年文化交流执行计划。1997年11月,签署人才交流与合作协定。2000年3月,签署保护和收复文化财产协定。2016年9月,两国签署互设文化中心谅解备忘录。

  2005年6月,中秘签署《关于支持在秘鲁合作建设孔子学院的谅解备忘录》。截至目前,中方已在秘鲁天主教大学、阿雷基帕圣玛丽亚天主教大学、皮乌拉大学、里卡多·帕尔玛大学建立4所孔子学院。

  中秘两国自1988年签署科学技术合作基础协定以来,在农业、林业、矿业、水产养殖、中医针灸等领域开展了专家和技术交流。1995年,两国签署《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秘鲁国家科学技术理事会科技合作项目计划谅解备忘录》。1990年至今,已举行过2次科技混委会。

  国务院于2004年4月批准开放秘鲁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2005年1月,两国签署《关于中国旅游团队赴秘鲁旅游实施方案的谅解备忘录》。同年9月15日,中国公民组团赴秘的旅游业务正式开展。2016年9月,秘鲁政府宣布对申请旅游和商务签证的中国公民实行有条件免签。

  (二)军事交往

  建交以来,秘多位国防部长、联指主席、陆军司令、空军司令等访华;中方访秘的主要有:总参谋长傅全有(1998年10月)、副总参谋长张黎(2002年)、空军政委邓昌友(2006年4月)、兰州军区司令李乾元(2006年9月)、总参谋长陈炳德(2010年11月)、二炮司令靖志远(2011年8月)、国防大学政委吴杰明(2018年5月)等。1973年、2006年、2008年,秘鲁海军训练舰三次访问上海。2009年12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访问秘鲁。2010年11月,两军在秘鲁举行代号“和平天使-2010”人道主义医疗救援联合作业。2015年,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赴秘执行“和谐使命—2015”任务,进行了为期7天的友好访问和免费医疗与人道主义服务。

  四、重要双边协议及文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秘鲁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1年11月2日)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秘鲁共和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1971年11月28日)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秘鲁共和国政府贸易协定》(1972年8月9日)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秘鲁共和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1986年11月4日)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秘鲁共和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基础协定》(1988年1月27日)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秘鲁共和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基础协定》(1988年11月2日)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和秘鲁共和国外交部关于建立政治磋商制度的议定书》(1992年11月10日)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秘鲁共和国政府关于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议》(1994年6月9日)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秘鲁共和国政府领事条约》(1994年6月9日)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秘鲁共和国政府关于秘鲁政府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保留总领事馆的换文》(1997年6月23日)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秘鲁共和国政府关于秘鲁驻香港特别行政区总领事馆领区扩大至澳门特别行政区,并保留其驻澳门特别行政区名誉领事馆的换文》(1999年11月26日)

  (十二)《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2000年1月28日)

  (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秘鲁共和国引渡条约》(2001年11月5日)

  (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秘鲁共和国政府关于公民相互往来的协定》(2003年11月10日)

  (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秘鲁共和国政府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2005年1月27日)

  (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秘鲁共和国政府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的条约》(2008年3月19日)

  (十七)《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协定》(2009年4月)

  (十八)《中国政府与秘鲁政府关于建立经济合作战略对话机制的谅解备忘录》(2014年11月)

  (十九)《中秘关于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16年9月)

  (二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秘鲁共和国政府2016至2021年共同行动计划》(2016年11月)

  (二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秘鲁共和国外交部关于加强两国战略对接的谅解备忘录》(2016年11月)

  (二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秘鲁共和国外贸旅游部关于中秘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联合研究的谅解备忘录》(2016年11月)

  (二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秘鲁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2019年4月)

资料来源:外交部网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