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陈雷:中国水利形势更趋严峻 今后5年冀实现8目标

2011年02月16日 08: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资料图:1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就三农工作和水利改革发展的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水利部部长陈雷介绍三农工作和水利改革发展的有关情况。中新社记者 张勤 摄  

  陈雷:中央1号文件首将水利提至国家安全战略高度

    中新网2月16日电 最新一期《学习时报》刊登对水利部部长陈雷的采访文章,陈雷指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中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今后5年将力争实现“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等八大目标。

  陈雷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水利对全局的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愈加凸显。他表示,“十二五”时期,是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民生水利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的攻坚时期,也是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明确水利的战略地位,是关系水利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

  谈及“制约水利发展的突出矛盾”一问题时,陈雷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相比,水利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中小河流和大江大河主要支流防洪能力低、小型水库病险率高、山洪灾害威胁大、抗旱水源工程严重不足,这些都是水利建设的突出薄弱环节;

  ——“两工”取消后农民投工投劳锐减,农田水利设施不足,农业抗御水旱灾害能力较低;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水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不断强化;

  ——水利发展仍存在诸多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问题,水利改革进入深层次攻坚克难阶段。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依然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水情,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陈雷指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中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深化水利改革时不我待,强化水利管理势在必行。

  陈雷进一步指出,解决中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最根本的是靠政策、靠制度、靠改革。中央一号文件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水利的新政策新举措,各地要准确把握、实化细化、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政策,结合实际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效力。

  陈雷详谈了今后5年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是防洪减灾综合体系进一步完善。二是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三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四是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五是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六是依法治水管水能力不断增强。七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八是行业能力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陈雷表示,为实现上述目标,需从如下几方面入手:第一,突出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第二,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第三,大幅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第四,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第五,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第六,深入开展水生态环境治理。第七,着力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第八,努力创新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第九,不断强化科学治水和依法管水。第十,切实加强行业能力建设。

  陈雷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水资源管理制度方面的具体内容: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

  ——落实重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流域、省、市、县四级取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

  ——完善农业、工业、服务业、居民生活等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强化计量和考核管理。

  ——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建立和完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和监测预警监督制度。

  ——加大城乡饮用水水源地、南水北调沿线、三峡库区等重点区域水资源保护力度,推进太湖、滇池、巢湖等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

  ——完善国家水权制度,全面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等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制与考核制。

  ——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开展海水淡化,开发利用再生水、苦咸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资源。

  ——积极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