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记大学生“村官”党员:飞扬青春,绽放希望田野

2011年06月11日 16:38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编者的话:这是一群特殊的大学生,他们放弃城市生活,投身山野乡村,开启新的人生;

  这是一群特殊的“村官”,他们怀揣现代知识,结合当地实际,矢志富民强村;

  这是一群特殊的共产党员,他们传承优良传统,夯实执政之基,演绎鱼水情深。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万名大学生到农村任“村官”,其中进入村“两委”班子的约有2.6万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有1500多名。

  作为新时期“知识青年”中的佼佼者,大学生村官党员群体更加坚定在农村锻炼成长的理想抱负,更加自觉地选择把人生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他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他们脚踏实地、干事创业,他们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短短几年时间,大学生“村官”党员用真诚换得信任,以智慧开拓天地,创造了优秀的业绩,受到群众的欢迎,书写出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人生的时代新篇。

  磨意志、长本事,乡村另有广阔天空

  80后、大学生——这批特殊的青年党员能不能适应农村的艰苦、会不会有心态的落差?当初,很多人用怀疑的眼光打量他们。然而,大学生“村官”党员用一个个实际行动证明,他们不比前辈们差,在农村照样可以磨练意志、增长本事,尚不发达的乡村为他们打开的是另一片天空。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去大有作为。”2008年毕业于长江师范学院的周晓琳,怀着这样的梦想,报考了重庆市大学生村官,被选派到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汉葭镇镇南村,2009年担任该村党总支书记。

  彭水是个“老少边穷”县。“小周,好好干,有啥子事我们给你‘扎起’!”每次村党员大会,老党员们对周晓琳说的最多的就是:“你要好生利用你的知识,带领我们村致富,多增加些收入!”简单几句话,寄托无比期望。

  刚到村,周晓琳便揣着民情日记,带着暖民之心,顶着大太阳走家串户,了解民情民意。短短一个月,她就接触群众2000余人次。“李前菊:儿子残疾、贫困、低保户,帮助发展一个致富项目;杨仕顺:50年党龄老党员、大儿子去世、贫困,落实低保,节日慰问……”很快,周晓琳的民情日记已经厚厚一大本。看到村民田间劳作,她也会挽起袖子,跟着一把种子一把肥料一瓢清粪地干。村民见了直翘大拇指:“城里妹儿不娇气,难得!”随着工作的深入,村民对她的称呼也悄然变化,从开始的“小妹儿”到后来的“周助理”,再到现在的“周书记”,周晓琳的“官衔”越来越“大”,与村民的心也越贴越紧。

  镇南村山高地远,住户分散。为宣传落实新农合、林权改革等政策,周晓琳经常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动员、登记。一天下来,腰酸背疼、四肢无力。但从这些苦和累中,城里长大的周晓琳第一次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农村、什么叫基层。

  村民高成素为给患有先天严重脑疾的孙子治病,背上沉重的债务。周晓琳第一次到她家时,高成素爱答不理。后来才得知,原来高成素是想“吃低保”但没“吃”上,对村干部有怨气。于是,周晓琳再次上门耐心解释低保评选标准及办法,并带去了从镇民政办为她家申请的大病困难救助表。后来,高成素逢人便夸:“莫看周支书一个小姑娘,心眼好,人不错!”

  为让有困难的群众及时找到村干部,周晓琳要求每位村干部固定在村委会值班,并且把星期二定为书记接待日。同时,将村委班子成员的电话全都印到连心卡上,发到村民手中。一天,无儿无女、腿脚残疾的五保老人任正明病了,邻居赶紧给周晓琳打电话,她第一时间联系车送他到医院,还垫付了500元车费和门诊费。等任大爷病好了,对周晓琳开始直接叫“小女儿”。类似亲人的称呼,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当好群众的贴心人,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

  “从象牙塔到田埂头,是一个挑战,更是跨越。”很多大学生“村官”党员说,村民的淳朴感动着、激励着他们,村民信任的眼神就是他们坚持和前进的动力。

  村庄小、舞台大,平凡岗位不凡业绩

  小小村庄,地方不大,却也是个“五脏俱全”的大社会,为大学生“村官”党员们提供了绝好的实践舞台。在这片人生的舞台上,他们充分发挥着自己的知识才干,将所有的潜能激发出来,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高旭彬,2007年毕业于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井冈山大学。毕业时,有着江西省学联主席经历的他,曾有机会到上海工作。但得知组织上有大学生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时,内心经历一场激烈的斗争:“在大城市固然能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但经过几年基层锻炼,也许会有更大的发展。”最后,他放弃了去上海工作的机会,报名参加了大学生村官考试,成了山西清徐县马峪乡东马峪村的村党支部副书记。

  刚到东马峪,很多村民不明白大学生“村官”是做什么的,以为就是上面派来抄抄写写的。为了尽快融入,高旭彬多次走访老党员和群众,每天挨家挨户吃派饭。渐渐地,他们把高旭彬当自家人了。他也从中深深体会到:要当好“村官”,首先得当个村民。

  很快,他了解到全村2839人中就有200多人跑运输,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养车户之间恶意竞争。为此,他四处咨询取经,提出建立运输队的想法。结果,10多天里没一家响应,有的甚至冷言讽语。面对困境,他开始对工作有些迷茫了,沮丧地向老支书诉苦。“农民不愿出头,但愿意跟风,你的想法好,我支持你!”老支书一句话,让他重新拾回了信心。

  于是,高旭彬带头拿出了自己两个月的工资和几个年轻养车户组建车队。成立半个月后,大家一算账,每辆车收入多了1500元。村民们赚了钱,怀疑跟不屑一扫而光:“大学生有头脑又吃苦,这样的‘村官’,我们服气。”

  东马峪村是传统的葡萄种植区,以往却常因收购价低,上好的葡萄烂在地里,村民增产不增收。为葡萄找销路、帮村民增收入,高旭彬跑到清徐县城、太原、榆次等地了解市场,发现同样的葡萄,超市里的价格要比外面高很多,需求量也大,便萌生出把葡萄卖到超市的想法。

  他马上联系邻村的纸箱包装企业,用高于市场价收购葡萄。村民们很不理解,纷纷议论“这小高又在折腾什么”。接着,高旭彬把收购来的葡萄装进印有“清徐葡萄、皇家贡品”字样的包装盒里,给乡里一个已占领太原超市的葡萄大户供货。就这样,东马峪的葡萄顺利地卖到了城里的超市,第一次就卖了1万斤,价格也从原来的每斤2元卖到了6元。村民们拿着分红的钱个个笑开了花:“大学生‘村官’就是本事大!”

  在东马峪的一年多里,高旭彬带领村民实现了从恶性竞争到良性合作的双赢转型,从传统的农产品销售到打造精品农产品销售渠道的转型。这实实在在的“两招”赢得了村民的支持。2008年底,村“两委”换届时,高旭彬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阔思路、谋发展,争做创先争优先锋

  清晨的阳光中,在湖北孝昌县邹岗镇香铺村的田间阡陌上,人们常能看到一个年轻人,跨着辆旧自行车迎风驶来。一路上,田间劳作的村民、门口散步的老人、准备上学的孩子,不断地叫着:“小喻书记”,他也热情地一个个打着招呼。这个群众热情称呼的“小喻书记”,就是香铺村支部副书记、大学生“村官”喻峰。

  “大伙要想富,必须学技术。”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后,喻峰制定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实用农业技术和工作技能培训计划,并利用村远程教育平台,为村党员宣讲3次,播放各类远程课件20多课次,提高大伙儿增收致富的能力,让大家靠“技”致富。

  村民夏军东养殖黄鳝近4年,由于受技术制约,年年亏损,不得不准备低价转手。喻峰得知后,立即为他找来一厚沓黄鳝养殖方面资料。但夏军东根本信不过这个毛头小伙,婉拒了他的建议。虽有些失落,但喻峰没气馁。他上网查资料,找专家咨询,还通过全省村官QQ群求援,最终说服夏军东到“亚洲鳝鱼养殖第一乡”的仙桃市张沟镇“拜师学艺”。还真管用,学成归来的夏军东转亏为盈,明年还准备扩大规模。如今,一提起“小喻书记”,他便竖起大拇指:“那绝对是我们的好干部!”

  “创先争优,就要创争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来。”为壮大香铺村的特色产业,喻峰联合部分村民成立了全县第一家集太子米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性合作社——孝昌县香铺太子米专业合作社,并被大家选为理事长。为了合作社的发展,他苦学法律法规、农业合作社发展等知识。目前,合作社已有网络农户16户,拥有太子米基地近300亩,预计全年可实现利润收入3.5万元,使合作农户人均增收300多元。

  新思路给力新农村建设。在喻峰的努力下,全市首个村级网站宣传服务阵地——湖北香铺网于去年11月开通,香铺村开始用网络这个新媒介,宣传村级工作、精神风貌、新农村建设等各方面的新鲜成就。

  2010年,香铺村被农业部评为“中国特色村”。“要知道,全湖北不过两个村入选。”这让喻峰颇感自豪。

  “是党员就要带头创先争优。”对很多大学生“村官”党员来说,打开思路、带民致富就是创先争优最好的切入点。人们看到,不论岗位如何、不管辛劳几多,大学生“村官”党员们以村为家、立足岗位,唱响了一首首动人的争创新曲。(记者 盛若蔚)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