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共尝试推动执政治国“骨干力量”走上竞选舞台

2011年06月12日 11:5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陈经勇不是第一次演讲,也不是第一次参加选举。但7日下午,当陈经勇作为第一位演讲人出现在阳江市委扩大会议上时,今年43岁的他仍然由于紧张而忘记了向100多位选举人介绍自己的姓名和职务。

  “我现在就像一名考生,等候检验。”曾在农村和乡镇工作过,现任阳江市高新科技区管委会主任的陈经勇,竞选的是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县委书记一职。和他一起竞选的,还有该市各部门其他6名官员。他们中的优胜者将担任起带领阳西县50万人口谋求“幸福发展之路”的重大责任。

  位于中国经济大省广东西部的阳江市,以精美的钢制刀具、富有魅力的海水浴场驰名远近。该市市委书记、这场竞选活动的发起者林少春说,作为一项“创举”,阳江发起这场竞选,目的是让那些想担任县委书记职位的官员们,“公开站出来向广大干部群众说明”,尤其是要把重要干部岗位的任免权力落实到广大党员和群众中去。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之际,阳江的尝试被视为中国共产党近年来推进党内民主、加强队伍建设的又一项创新举措而备受关注。地方县一级在中国的组织结构中处于关键地位,县委书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的骨干力量。

  “有人担心中国共产党推进党内民主的步伐会放缓甚至是停滞,但包括阳江在内的各项创新举措表明,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对于执政党而言,干部选拔的最大问题之一在于谁有初始提名权,尤其是一把手岗位。在阳江的改革中,只要符合条件的人员都可以报名,这种做法非常新颖。”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没有停止通过民主选举等多种手段扩大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探索步伐。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要求“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被视为基层特别是乡镇一级不断推进“公推直选”党组织负责人的信号。

  2008年,贵阳市4个区(县)党委书记公推竞岗,通过市委委员无记名差额票决。今年初,江苏省通过“公推票决”的方式,选出无锡等3个市的市委书记。在上半年的村、社区党组织换届中,广东多个地方采用“公推直选”的方式选出党的基层组织书记。

  阳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黎泽林介绍说,阳江向全市印发了竞争性选拔阳西县委书记人选的工作方案。经审查,全市干部中符合报名条件的有21人,实际报名的7人。这些参选人有一周的准备时间,并最终在选举当天上午获得公开演说的题目,通过演说赢得投票。

  参加这次竞选的阳西县县长吴红坚说,整个选拔过程体现了民主性、竞争性,公开性、公平性,“这次选拔的程序非常严密,6月7日上午知道题目后,我们被封闭在7个房间,每人一间,封闭前上交手机,每人只发一支笔、一张纸,房间里没有电话,不能上网,还有阳江市纪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敲门检查纪律,演讲稿是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连中午吃饭都有人监督。”

  当天下午16点35分,在每个竞选者发表15分钟的演讲后,参会的136名代表开始无记名投票。按照规定,每人只能选择一名候选人。负责组织选举的中共阳江市委在投票结束后立即召开常委会,根据得票情况和演讲人选的德才表现,与省委组织部沟通,由市委常委会差额酝酿确定2名初步人选。

  当晚公布的结果显示,得票数位居前列的阳江市财政局局长许培业、阳江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李孟志成为2名初步人选。他们中的一人将在通过相关组织程序后成为最终拟任人选,报广东省委研究决定。

  作为初步人选之一,李孟志说:“我的演讲风格比较朴实。我对阳西全县的情况心中有数,对自己的演讲有信心。关键是把自己的角色摆正,为阳西发展布局谋篇,怎样想的就怎样告诉大家。”

  尽管没能成为被提名人,吴红坚说,她对这种选拔方式感到信服。“这有利于改变过去少数人提名决定干部的情况,提高用人的公信度,也有利于干部脱颖而出。对于我自己来说,愿意接受组织和广大干部的挑选,行就上,不行也没怨言。”

  在一些专家看来,阳江将党内民主的创新举措推进到县委书记一级具有重要意义。

  参加投票的中共阳江市委委员、阳江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陈宗广说,公开竞选是中共党内民主的扩大,这也有利于增进党和人民更加紧密的血肉联系。“这种形式可以有效杜绝拉票、贿选等现象,也有利于表达广大党员干部的意愿,换句话说,党内民主最终将带动人民民主,从而使得更多群众受益。”

  “各种探索都可能会存在局限性,比如由于选任方式、制度设计等方面的不足,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创新模式带来的结果不够科学或者不尽如人愿。但只要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坚持自我更新的意志和动力,就能够应对未来众多新的挑战,赢得人民的认可。”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吴克昌教授说。 (孔博 王攀 毛一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姚培硕】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