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建党90周年 悉数帮助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国际友人

2011年06月25日 09:5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共建党90周年·中国聚焦)帮助中共建党的国际友人

  90年前,荷兰人马林(原名亨德里克斯·斯内夫利特)和俄国人尼克尔斯基穿过辽阔的西伯利亚远赴中国,他们作为共产国际和俄共(布)的代表来华帮助筹备,并直接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为19世纪中后期以来积贫积弱、饱受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带来民族解放和振兴的希望。参加会议的两名外国友人——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也成为这一划时代事件的历史见证人。

  在位于广州市恤孤院路中共三大遗址纪念馆里,整齐地陈列着90年前马林在华活动的图片和档案资料。在发黄的相片下面用中文写着:1920年2月,马林在共产国际二大上当选执行委员,同年8月被任命为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在另一张桂林桂王府旧址照片下写着:1921年底,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中共早期领导人张太雷的陪同下,在桂王府会见了正在桂林督师北伐的孙中山,双方进行了三次长谈。孙中山允许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内进行共产主义的宣传,以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的方式进行合作。

  据中共党史记载,在建党前后和大革命时期,有几十名外国友人来到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共建党初期的活动提供帮助和指导。

  对中国革命进程有影响的外国友人还包括:帮助筹建中国共产党的维经斯基(中文名吴廷康),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越飞,帮助建立黄埔军校的鲍罗廷,帮助培养国共两党军事将领并协助北伐的加伦将军(原名布留赫尔)等。

  他们有些受总部设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执委会或者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直接委派,有些经共产国际批准,受俄共(布)中央或者地方机关或者苏联政府派遣来华支援中国革命。

  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俊凤向记者介绍说,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1919年3月成立后,就密切关注东方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早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到中国之前,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分局于1920年春就派全权代表维经斯基等人来华,了解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和能否建立党组织的问题。

  维经斯基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经李大钊介绍在上海会见了陈独秀。在维经斯基的帮助下,北京和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迅速发展,俄共(布)党员斯托扬诺维奇和别斯林还被派到广州帮助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据史料记载,在共产国际及其驻华代表的帮助下,中共三大于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这次会议确立了统一战线的方针,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共同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创办黄埔军校更是得到苏联政府的大力支持。苏联政府派遣了一批有丰富经验的教官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军事将领,这些教官中著名的人物包括:苏联政府代表、黄埔军校总顾问兼政治讲师鲍罗廷和苏联政府驻广州军事顾问团总顾问、黄埔军校军事总顾问加伦将军。

  90年沧桑变故,但往事并不如烟。

  “七一”前的一个周末,在中共三大旧址纪念馆,26岁的杨山在马林画像前驻足。来自安徽六安的他如今在广州一家电子科技企业供职。从学生时代开始,他就对中共历史十分感兴趣。八年前,也就是他刚刚来广州上大学的那一年国庆节,他第一次来这里参观。

  “我自己都记不清楚这是我第几次来这里参观了”,杨山说,“中学历史课上,我们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苏俄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这里的陈列的每一件物品、每一幅画像和每一段文字,把这段历史再现在今人面前,很受启发。”

  在广州东郊长洲岛上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多年来一直陈列着鲍罗廷和加伦将军的照片、巨幅画像和相应的中英文图片说明。在华期间,鲍罗廷和加伦将军下榻在广州新河浦路24号(春园),这里也是中共中央1923年4月从上海迁至广州后的主要办公场所,孙中山曾到此拜访过2位国际友人。2006年7月,春园经修缮后已对游客开放。

  90年前来华支援中共建党和中国革命的国际友人,为中国带来了精神财富也留下了遗憾。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纂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认为,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共产国际和联共(布)及其驻华代表对中国共产党有过许多正确指导,有的人为此还献出宝贵生命。然而,共产国际和联共(布)及其驻华代表也有过不少脱离实际的错误指挥,使中国革命遭受惨重损失。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陈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由于不太了解中国的国情,对中共的指导有时是错误的,确实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损失。但是,建党初期共产国际和联共(布)的代表对中共的帮助仍然值得肯定。应该客观的角度予以评价,记住他们,记住他们为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作出的贡献。”(记者陈畅 黄歆 叶前)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