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构建和谐聚民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2011年06月28日 11:1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孩子好了,咱全家就都好了!”自打3岁的儿子邵松心脏手术后,安徽省长丰县罗塘乡张岗村农民邵显奎一下精神起来了。

  在这个并不富裕的五口之家,患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儿子,曾是一家人的痛。

  “2010年11月开的刀,自己花了7000元钱。现在已经全好了,一个春天也没有感冒!”望着在四处奔跑的孩子,邵显奎露出了笑容。

  2010年,卫生部和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提高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优先选择几种危及农村儿童生命健康、医疗费用高、经积极治疗愈后较好的重大疾病开展试点,提高儿童重大疾病的医疗保障水平。同年,安徽省出台规定:符合条件的患儿将获得医疗费用70%-90%的补偿。3岁的邵松就是成千上万名受益儿童之一。

  医疗,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这一宏伟任务中的一个方面。

  “我国经济改革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成果非常突出。但单靠经济建设无法解决众多的社会问题,经济建设中产生的很多问题需要社会建设去解决。”清华大学教授李强说。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强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等等,都是为了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世纪之交,我国改革发展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之后,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缩小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特别是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限制,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等等。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提出并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根本任务,就是要实现社会和谐。这是我国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为此,党中央在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党的重要奋斗目标。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构建全体人民各显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意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更加清晰。”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专家刘延年说。

  在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后,社会建设迅速加强和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提出了社会建设六大方面的内容: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等。

  在安徽省池州市涓桥镇,陆洋、陆群两姐妹“再也不用挤着奶奶睡一张床了”。

  在地方党委的安排下,这两名孤儿姐妹住进了儿童福利院。

  从2007年开始,池州市按照自愿原则,将农村散居的400多名孤儿集中供养。政府为这些孩子配备专职辅导员、心理辅导师,并配备专车接送孩子上学……

  “十一五”期间,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就业被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惠及12.67亿城乡居民;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不花钱、有学上”;加快实施国家助学制度,共资助学生2130万名;改造和新建2.3万所乡镇卫生院、1500所县医院、500所县中医院和1000所县妇幼保健院,建立了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最近中央在社会建设方面做出的又一重大部署。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2011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央明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中国的新一轮改革将向社会管理领域重点突破。它标志着我国更加追求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社会公平的协调均衡,追求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的政府职能转变,追求全面实现个人和社会关系的调整,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注民生,也显示了党委和政府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建设和管理社会的决心以及前进方向。”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梓帧说。

  在广东省,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状况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广东省东莞市的“民工公寓”中,23岁的鞋厂员工赵巧丽来自四川省资中市,和姐姐合住一个15平方米的房间。她告诉记者,这里月租金200元,包月上网费30元,水电费不超过30元;如果在外面租房,则月租金至少500元。“住在这里既安全又便宜。”她说。

  在各地,改善各类社会人群生活状况的社会管理创新措施不断涌现:贵州省探索“消除违法青少年犯罪记录”,上海市积极推进“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重庆实施“社区服刑人员手机定位人性化管理”……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社会建设任重而道远。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一定能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一定会迈向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记者代群)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