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青年报:审计署给公开“三公”树标杆

2011年07月13日 08:1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7月11日,审计署公布去年“三公”经费预决算和今年“三公”经费预算,数据显示,去年“三公”决算数为2488.79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1229.65万元,平均每辆车运行维护费用5.41万元。令人满意的是,其2010年“三公”决算数据很详实,纳税人的钱的去向比较明晰。

  审计署“三公”支出是否适当,自然大有可议之处,但从有关“三公”支出议程来说,目前优先的议程显然是“公开”。先有公开,然后才有公论,然后才会有监督跟进。目前,中央“三公”支出只有财政部公布的94.3亿元这么一个总额,又是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文物局等少数几个部门公布的各自总额,数字高度概括,“群众不明真相”。公开既是潮流,又显然是难点,大有文章可做。

  大部分中央部门逾越公开的大限,至今还不公开“三公”开支,显然是政治传统在起作用。当官的怎么支用公帑,一向是“肉食者”作主,黎庶从来不得与闻。现在要有关部门走到“反传统”的路子上去,当然不会马到成功。不当出头鸟,不为天下先,是中国人的传统智慧,也是很多为官者的“官箴”。多数部门不公开,未必是完全拒绝公开,其真相不过是先观望,再作打算。公开迟了,又不会受到惩罚,则何乐而不向后拖延?

  那些已经公开的,光说个总数,既没有历史的参照,也没有横向的比较,让人不知其中深浅。看着数字生气的人肯定不少,但稍为理智的人,就不敢随便表态。平常大家都在说,中国的“三公”消费惊人,有的学者甚至指其每年超数千亿元之巨。现在财政部公开2010年“三公”决算,中央部委开支不足百亿元,这倒是叫很多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但我们的“三公”消费真的已经“适度合理”,到了老百姓无话可说的地步?人们无话可说,首先是不知内情,自然不敢率尔而言。

  公开“三公”开支,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个方面,它是现代政治生活中才有的一个现象。在封建专制时代,压根儿没有衙门公开“三公”消费之说,老百姓无知情权,衙门无公开义务。现代政府公开预算,本质是回应民意,接受纳税人对政府花钱的监督问责。既然要公开,就要让民众真正知情,并且感到满意,足以按图索骥地对政府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实施监督。公开的标准,是让民众完全知情,实际上就是民众与政府共享相关信息,这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必然结果。

  光公布几个“三公”开支的数字,有公开之名,无公开之实。民众想要的“公开”,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公开,本质就是让民众与政府共享可以共享的信息,“三公”消费显然是一种可以社会共享的信息,不是什么“国家秘密”。彻底公开,足以让人民群众开展公论,这是公开的本义。当然,拒绝公开详细的“三公”消费信息,老百姓也拿他们没辙。但这在道义上立不住,也是逆潮流而动。

  审计署的公开,以一种标准的姿势完成了公开“三公”支出的第一阶段任务,从而给其他部委的相关工作树立了标杆。民众并不一概排斥“三公”开支,合理的“三公”开支没人苛求,而挤掉不合理的开支乃历史大势所趋,任何有良知的人不会螳螂挡臂。不要说不知道如何公开,有关部门如果真不会的话,不妨跟在审计署后面学。 (杨于泽)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姚培硕】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