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央45个部门公布“三公”经费 5部门过亿元

2011年07月20日 02:46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昨日,国家统计局、国家安监总局、国家民委、国家工商总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广电总局、南水北调办、宋庆龄基金会等10个部门公开“三公经费”。包括此前公布的在内,98个中央部门中,已有45个部门公布了“三公经费”。

  国家统计局

  去年三公支出1.16亿元

  2010年,国家统计局及所属机构“三公”决算11627.85万元。从公布时间上看,这是继中科院、农业部、水利部、交通部之后,第5个支出总额超过1亿元的单位。

  国家统计局表示,这些费用涵盖了国家统计局所属机构包括国家统计局本级和8个财政补助事业单位以及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另外,在地方政府统计机构中,还有由国家统计局管理的中央事业编人员。

  如果以其在编人员21722名员工计算,人均“三公经费”5353元;如果加上5000名长期聘用人员,其“三公经费”人均4351元。

  车辆购置及运行费7190.54万元(在现有公开部门中,该项费用位于农业部、水利部、交通运输部、中科院之后,排第五),各类车辆存量2462辆(包括因各种原因停驶的车辆)。但统计局并未解释到底有多少停驶车辆。

  以每辆车均在运行计算,每辆车的运行费用应该为2.92万元。国家统计局解释称,车辆有执行现场调查、统计执法的业务用车和一般公务用车,主要是业务用车。

  去年公务接待费3126.47万元,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用于统计调查方案设计阶段的研讨和专家意见征询等;二是接待来访的外宾。

  宋庆龄基金会

  每辆公车运行费3.18万元

  宋庆龄基金会昨日公布的“三公”数据显示,2010年决算数273.63万元,其中38.18万元的“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里,无车辆购置费,运行维护费平均每辆车3.18万元。而此前国家粮食局公布的每辆公车运行费为5.57万元、审计署公车运行费每辆5.41万元。

  2010年“三公经费”中,因公出国(境)费60.33万元,包括组织10个团组出访,96人次;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38.18万元,其中无车辆购置费用,运行维护费平均每辆车3.18万元;公务接待费175.12万元。

  该基金会解释称,这主要用于开展两岸和国际交流活动,接待台湾、港澳及海外来访团组39个,2605人次,主要为团组住宿、伙食、交流等费用。

  国家工商总局

  去年没有购置一辆新车

  继中国地震局前天首次公布具体单位的“三公”支出后,国家工商总局昨日列出了8个具体单位的“三公”预算,但没有公布人均“三公”费用。

  2010年工商总局“三公”决算数为957.33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430.84万元,包括车辆购置费支出0万元(2010年未更新购置车辆);车辆运行维护费支出430.84万元,主要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发生的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支出。

  2011年具体单位预算显示,工商总局本级单位今年计划购车30万元左右;中消协今年“三公经费”有19.68万元,没有出国费。

  民航局

  去年“三公”支出9346.38万

  中国民航局昨日消息称,2010年“三公”支出9346.38万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4894.91万元。2011年,该局“三公经费”预算8464.78万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5016.81万元。

  记者对比发现,在已经公布数据的中央部门中,5016.81万的公车费,仅排在中科院、交通部、水利部、农业部和统计局之后,进入“前六”。

  广电总局

  去年“三公”支出8676.5万

  广电总局“三公”数据显示,2010年决算数8676.50万元,其中公车费用4553.47万元、出国费用2812.18万元、接待费1310.85万元。

  对于公车费用占比超五成,广电总局解释称,公车主要用于:一是开展新闻宣传、采访报道等车辆开支。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单位采访报道工作的时效性、特殊性较强,加之各类突发事件较多,车辆使用率高、消耗大。二是开展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覆盖等业务用车费用。此外,车辆总体状况较差,老旧车辆和待报废更新车辆较多,加之油价上涨等因素,增加了车辆运行维护成本。

  安监总局

  去年公车费用5162万

  去年,国家安监总局“三公”决算数为6599.47万元,其中公车费用5162.1万元。

  对于如此占比高的公车费用,安监总局解释称,公务执法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所占比例较大,主要是由于车辆是最基本的监察执法工具,同时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又有着必须“下井监察、现场执法”的特殊性及“脏、累、苦、险、差”的特点。全国103个煤矿安监机构承担着多达上万个矿井的监察执法职责,矿点多且多分散于山区,自然环境恶劣,距离远、路况差,因此导致车辆油耗、过路过桥费和车辆大修费用等车辆运行维护费用相对较高。

  2011年预算数为6087.86万元,其中公车费用为4721.25万元。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公务接待费由15万减至3万

  昨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公布的“三公”数据显示,2010年决算数为152万元,其中出国费用107万元、接待费15万元。而今年预算中,接待费减至3万元。

  对于高达107万元的出国(境)费用,中国红十字会解释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外事工作是我国民间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渠道。2010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公务出国(境)费全部用于参加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召开的国际会议及双边交流活动。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蒋彦鑫 吴鹏 王佳琳 金煜 刘春瑞 廖爱玲 马力 底东娜 实习生秦悦 新京报制图/郭宇

  “三公经费三种方式可以比较”

  截至昨晚,98个中央部门中,有45个部门公布“三公经费”。距国务院规定的最后期限过了20天。在公布过程中,各部门进度不一,有的在周末公布,有的半夜公布,有的则在网站子栏目公布,非常隐蔽。对此,专家进行了解读。

  疑问1

  公布为何遮遮掩掩?

  专家表示,部分部门存在应付、拖延心理

  【问题】 截至目前,各中央单位公布的“三公经费”进度不一,形式五花八门,有的周末公布,有的半夜公布,有的则在子栏目公布,非常隐蔽。

  【专家解读】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研究所所长曾康华表示,各中央单位公布进度慢,是不负责任、应付、拖延的表现。事实上,只要愿意公布,数字很快就能出来。中央单位的财务部门很快就能拿出数据,但由于这些数据相对敏感,容易触动公众神经,必然会经过领导审核,即便这样,应该早就可以公布,而不需要拖了20来天,依然羞羞答答不愿意出来与公众见面。而在周末或半夜公布,也是其公布策略之一,无非是希望少引起关注,少引来“拍砖”。

  疑问2

  数据统计是否困难?

  专家表示,“三公”数据内部统计并不难

  【问题】 如何划定“三公标准”?“三公经费”有无具体门类,数据如何得出?

  【专家解读】 曾康华表示,三公经费是行政管理费用的一部分,财务部门对每个部门的日常办公经费、员工工资、公务消费等都有很细的划分。尽管花费分散在具体部门,但由于都是归口管理,财务部门统计起来比较容易。从预算管理来讲,这些费用不会串用。通俗地说,打酱油的钱不可能去买醋。每个科室的招待费,不会按照买车去报销,因此数据得出不会困难。

  曾康华表示,目前公布的是“三公经费”最基本也是最窄的口径,从财政管理角度看,主要是针对预算内的收入。对于一些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比如“小金库”等,要监督起来非常困难。

  疑问3

  数据差异何以较大?

  专家表示,权力部门公务接待费较低

  【问题】 从现有公布数据看,部门差异为何较大?以公务接待为例,2010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仅5.84万元,住建部仅26.07万元。

  【专家解读】 曾康华表示,就“三公经费”而言,中央部委的费用肯定不算多。因为中央部门是权力部门,很多时候是下级单位求他办事,比如请客吃饭,可能是别人掏钱,因此花销自然不多。住建部的公务接待费较低,可能源于其部门权力较大,因此能节约一些经费。

  曾康华表示,不排除现有公布数据中,数字的真实性、统计的口径等,可能都存在水分。即便如此,现在的公布也是很大的进步;现有公布的数据,也能反映出很多问题。

  疑问4

  如何对比才有意义?

  人均数据和“三公”支出占比,更有说服力

  【问题】 如何看待三公数据,才有意义?

  【专家解读】 曾康华表示,对比绝对数字意义不大,因为各个部门职能不同、人数不同。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比较:其一是“三公经费”支出占预算总支出的比重;其二是人均“三公经费”的支出额;其三是该部门近年来的支出额度对比。

  统计发现,从公布了具体人数的部门看,去年以在职员工为基数,国家统计局人均“三公经费”5353元;国家知识产权局人均支出5093元;中科院人均4610元;农业部人均2500元;交通部人均支出1940元;卫生部人均476元。

  从占比上看,去年发改委“三公经费”3206万元,约占同年部门预算总支出8亿元的4%,为占比最高者;而教育部“三公”支出仅占0.02%。

  本报记者 蒋彦鑫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巫峰】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