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百年泺口黄河大桥存废之争:科学论证改变政府决策(3)

2011年11月28日 09:52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这座桥是一种精神的见证

  曾兆来说,在最终处理结果出来之前,为了防洪安全,铁路桥北侧四孔钢梁暂时被拆掉,安装时用的国产钢梁。

  11月18日,因为纪录片拍摄需要,曾兆来得以拜访赵志浩。时隔20年,再谈起这座桥,80多岁的赵志浩印象深刻。他说:“我本身是不懂桥梁的,但你们这些专家给我交了底,我才敢签字画押的。紧要关头要依靠科学,要科学决策。花很少成本能改造的,还是能用就用。”

  “其实要感谢省领导能听得进专家的意见,没有民主是进不来意见的。”于建勇说,现在很多工程,都是领导拍脑袋决策,工程做成了,可问题也出来了。

  一个多月后,铁道部论证会得出结论:可继续使用大桥,至少30年没问题。

  当时一份钢梁剩余寿命评估显示:德国制造的钢桁梁的斜杆、下弦杆、竖杆可安全运行到2040年以后,总寿命123年以上;日本造钢梁总寿命是97年。而理化性能试验显示,德国钢梁在用了80年后,质量居然比国产新钢梁要好一些。

  “这场论证,对领导干部、科技人员都是有启示的。论证只有专家不行,得有领导态度,有个尊重科学、尊重知识的问题。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虽然只有九个字,要做到不容易,要花大气力的。”70多岁的曾兆来现在还以专家身份工作着,经常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他,一次在香港了解到这样一件事,香港某个地区要建轻轨,当地政府征集了6个反对意见,才进行论证。而他在内地某县却看到这样一件事:当地一座桥被撞,本来修修就能继续使用,但有领导说不行,非得花40多万元换杆件。“现在问题是,一把手说了算,下面的人就不会有不同意见。”曾兆来感叹。

  在和曾兆来见面的40多分钟里,赵志浩提到,当年几次论证,推翻了国务院的决定,做这个决定是科学民主决策。“现在发展这么好,但什么事也不能急,没有科学决策,什么事也是发展不好的。现在什么都想快一点,60多年来,我们有很多的教训。”

  作为寻访者的于建勇觉得,这座铁路桥更多是一种精神的见证,它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时时刻刻提醒我们:20多年前,在济南,有这样一群科技工作者,以他们的无私和忘我,以科技工作者的良心,为黄河留住了这么一座有价值的桥。

  (特别鸣谢济南铁路局电视台专题部主任于建勇的帮助)

  11月29日,济南北部,横跨黄河的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就要跨入百年了。

  作为这座百年铁路桥历史的寻访者和记录者,济南铁路局电视台专题部主任于建勇觉得,20多年前围绕这座桥的存废之争,那些“活得很纯粹”的科技人员,坚持以一个科技工作者的良心去做事,科学论证,促使国务院改变原有决策。这种精神和勇气,才是这座大桥留给现实社会最宝贵的财富。(记者 任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