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海代表关注城市安全 吁坚持地铁安检宁紧勿松

2012年01月13日 15:59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城市日长夜大,但风险无处不在,让人们不得不居安思危。今天(13日)上午,市十三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召开“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确保城市安全平稳运行”专题审议会,近220名代表参加。在昨天下午的市政协专题会议中,政协委员们同样围绕城市安全问题展开热议。

  消防安全要演习不要“演戏”

  市人大代表张谢定针对消防问题直言不讳,“安全演习别成‘演戏’!”他表示,城市公共安全事件时时发生,固然有一些客观原因,但不可否认还存在一些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人为乱象。比如,有些安全演习成了安全“演戏”——安全演习本是为了增强市民安全和逃生意识,但现在的演习有些以电视拍摄为目的,有的只是为了在某个时间节点“作秀”,参与者不认真。他建议,所有涉及安全检查和演习应该制度化、常态化,而不是仅仅采用运动式的应急演习。

  对此,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张学兵回应,在生活中确实发现消防演习走形式的情况。事实证明,严格的演习确实有实践作用。比如,在一次地铁的消防演习中,下电梯时担架可以折叠,但担架载人后上电梯时却不能折叠,由此引发有关部门思考:如何设计特殊担架?

  轨交安全地铁安检要坚持

  “上海轨交日均客流量近700万人次,安全面临着巨大压力,必须高度重视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我建议,针对轨道交通的安全予以立法!”昨天下午,在市政协专题会议上,政协委员孙荣华第一个抢过话筒。他说,伦敦地铁已经有150年的历史,纽约地铁也有109年的历史,相比而言,年轻的上海地铁(18年)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地铁安全管理,制定最严密的安全防范和安全评估制度。

  孙荣华建议,须加强对地铁驾驶人员、站务人员以及维修人员的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业务能力;加强对线路车辆的检查维护;对通风换气设备、排烟灭火器材都要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施设备完好、正常使用。不妨引入第三方的监测机构来制定检验标准,对轨道交通的主要设备进行强制性的年检、年审,对检验的结果予以公布,让市民放心。

  轨交10号线在去年9月27日发生的追尾事故让全市人民都捏了把汗,建立最严密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孙荣华建议,应定期举办演习,以提高市民对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疏散逃生的能力;地铁的站台应该多张贴应急处置的知识宣传;多设置一些明显的逃生指示;一旦发生事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公众发布信息,争取全社会的配合协助。

  “说到地铁安检,我的一个朋友曾非常激动地说,恨不得把这个东西(安检仪)一脚踹掉,这让我很震惊。”市政协委员徐海清说,虽然针对轨交安检制度的异议从来没有停止过,但他认为,地铁安检,还是要坚持下去,“宁紧勿松!”针对不少市民质疑安检是否有必要的情况,他建议,不妨将安检成果及时向老百姓公布,让他们了解到地铁安检的重要性。孙荣华也认为,进入春运后,手拿大包小包的旅客多了,安检绝对不能松懈,还要继续加强检查力度。

  地下空间开发匹配承受能力

  “轨道交通4号线发生沉降再次为我们敲响上海地下空间的安全警钟!”市人大代表裴蓁向大家报忧,由于上海地质不断沉降,高楼成千上万,增加了地面压强,加上地下管网老化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地下空间发生危机灾害的几率。为此,他建议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的制定程序,广泛征询社会各界的民意,并吸收国内外已有的经验教训,好中选优,制定经得起时间和实践考验的应急预案。

  来自勘察设计行业的市人大代表许丽萍同样对上海的地下空间忧心忡忡。她建议,要加强对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应急规划。地下空间开发的规模和速度,要和上海城市的承受能力相匹配,这个承受能力包括地下空间的地质情况、目前财政的承受能力、建造技术的承受能力、管理人员队伍能力等。

  电梯运行防止“以保养坏”恶果

  “上海有14万台电梯,每部电梯应每半月维修保养一次,每个月应维保28万台次。现在上海有资质的电梯维保人员是3000人,也就是说每人每天至少要维保90台电梯。”市政协委员、《上海科技报》高级编辑张秀华罗列了一长串数字,目的就是为了说明:在维保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电梯安全运行难以得到保障。

  张秀华指出,目前电梯维保行业存在诸多问题:企业间恶性竞争,大打价格战,甚至酿出了“以保养坏”的“恶果”。“维保一台电梯的成本要350元,个别企业却能把价格压到100元!”

  张秀华建议,物价部门应出台电梯维保指导价格;地方政府协同行业协会要加强电梯维保人员、机构的资质培训;对报废的电梯零部件要严格管理、处置;行业协会可以尝试公布企业排行榜,引导有序竞争。(记者 宋宁华 徐轶汝)

【编辑:王慧】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