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沈阳晚报:包容才是“恐节症”解药

2012年01月20日 16:16 来源:沈阳晚报 参与互动(0)

  “谈朋友了吗?什么时候结婚啊?”“小朋友,期末考试考第几名啊?”“去年赚了多少钱?”“吃什么长这么胖啊?”春节走亲访友,被问到这些问题是不是很头疼?昨天,网上发现了一份《亲戚聚会发言大纲列表》,表中罗列出长辈们爱问的毒舌问题,让围观网友倍感“亲切”,不少网友直言:“你们这样问,还让不让人过年啊!”

  春节让越来越多年轻的朋友患上了“恐节症”,除了经济的原因之外,文化与观念的冲撞或许成为了主要因素之一。社会进步之下,观念的多元、思维的活跃,以及经济环境的差异,使得越来越多的年青人有别于父辈,在婚恋、事业、相处等方面,有着越来越多样的选择,同时也越来越注重个人感受与隐私的保护。

  当春节回家与家人及亲朋好友相聚,原本各自独立而不相干的圈子,却交叉在了一起,长辈与晚辈的交流不可避免,处于上位的长辈,过问年轻人的个人问题,大抵是出于关爱,并不一定就存在着恶意。

  然而,这些看似琐碎的问题,通常都点中了年轻一代不愿意提及、甚至是痛感的神经,的确让人感到很尴尬。这种尴尬其实体现出了现代社会两代之间沟通的困难,是文化与观念各异的必然。对于很多的长辈来说,他们并不了解孩子们生存的环境,并不知道孩子们在想什么、在追求什么,缺少了共同的语言,使得关爱找不到放矢之的;而对于很多的孩子来说,或许对父母及长辈的文化环境,缺少必要的洞悉,直观而直白的表达,本能的抵触多于应有的理解。

  春节不仅仅是人与人团聚的节日,也是代际文化的交融的场所,团聚的意义更应该是分享与分担,不从心理上消除代际之间的距离,欢乐与祥和其实也是一句空话。有道是和而不同,允许观念的差异,承认方式的差别,才可能在交流上找到契合点。所以,包容才是治疗“恐节症”的解药,对于父母长辈而言,或许该少些唠叨而多一点倾听;对于孩子们来说,或许该少些埋怨而多一点理解。如是,则一切迎刃而解。(木须虫)

【编辑:王慧】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