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航母杀手”导弹快艇参加中俄联合海上阅兵

2012年04月27日 06:3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由中国海军和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主战舰艇组成的舰艇编队接受检阅。

  本报记者 雷声摄

  “绵阳”号导弹护卫舰在接受检阅,歼轰—7、歼—8等战机组成的空中梯队发射出红外干扰弹。

  本报记者 雷声摄

  4月26日,中俄海上联合军演进入第五天,双方舰艇、飞机在青岛附近的黄海海域举行了盛大的海上阅兵仪式和联合护航、联合反劫持演练、对空对海对潜实兵实弹演练。

  海上阅兵仪式

  “沈阳”号担任阅兵舰,中方潜艇引领受阅舰艇群

  海上阅兵是此次中俄海上联演的重要内容。

  4月26日,泊靠在青岛某军港的“沈阳”号阅兵舰,悬挂了象征着海军最高礼仪的代满旗。

  12时许,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海军上将登上“沈阳”号阅兵舰,检阅了舰上仪仗队。

  12时20分,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沈阳”号阅兵舰驶向阅兵海域。

  此次受阅兵力共有舰艇19艘、飞机19架,采取海上分列式的方式依次通过阅兵舰,接受检阅。

  舰艇的受阅顺序依次为中方潜艇群、驱护舰群、俄方驱护舰群、中方导弹快艇群,受阅固定翼飞机分为5个空中梯队。

  军乐阵阵,涛声作和。15时06分,受阅舰艇群向阅兵舰驶来。

  首先接受检阅的是中方潜艇群。随后驶来的,是中方驱护群。其中“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是这次演习的中方指挥舰,曾参加过百余项重大训练演习任务,出访过美国、俄罗斯等11个国家,首次实现了人民海军横跨太平洋的历史性突破,2003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海上先锋舰”荣誉称号。

  在俄罗斯乐曲《舰队之路》激昂的旋律下,俄海军舰艇编队驶来。“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舰载直升机1架)、“沙波什尼科夫海军元帅”号大型反潜舰(舰载直升机1架)、“维诺格拉多夫海军上将”号大型反潜舰和“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大型反潜舰等通过阅兵舰。

  最后驶来的是被誉为“航母杀手”的中方导弹快艇群,4艘导弹快艇携风裹浪,依次通过阅兵舰。

  舰艇接受检阅的同时,空中编队的空警—200预警机、苏30飞机、歼—8飞机、歼轰—7飞机等升空,接受检阅。

  中方总导演、海军副司令员丁一平海军中将和俄方总导演、俄海军副参谋长苏哈诺夫海军少将等一同参加检阅。

  联合反劫持演练

  中俄双方特战队员快速登船,解救被劫“商船”

  4月26日7时25分,舰艇编队组成护航队形开始对“商船”展开护航行动。7时35分,4艘“海盗”快艇分别高速驶近两艘“商船”。联合护航编队指挥所向护航兵力群下达指令:“组织兵力拦截驱离!”

  护航舰艇分别驶向“海盗”快艇,向“海盗”快艇鸣笛、高音喊话、实施警告性射击,随后两架舰载直升机起飞抵近“海盗”快艇,对“海盗”快艇发射爆震弹,拦截驱离“海盗”快艇。

  7时45分,在护航舰机的有效协同下,“海盗”快艇被成功驱离。

  ——这是中俄海上联演联合护航演练中的一个场面。

  当天,中俄双方参演舰艇13艘、直升机4架、特战分队2个,开展联合护航、联合反劫持演练。

  8时,演习进入联合反劫持课目演练——

  一艘两万吨的中国“商船”在某一海域遭到劫持,10名携带武器的劫船分子登船。船上25名船员已撤离至安全隔离舱。

  接到命令后,护航舰艇舰载直升机升空飞往被劫“商船”实施侦察。各护航舰艇分别抵达指定位置,做好武力营救准备。

  5分钟后,20名中俄双方特战队员乘坐4艘小艇从被劫“商船”左右两侧实施高速突进。与此同时,一架舰载直升机搭载特战小组起飞,对劫船分子实施火力压制。在空中火力的掩护下,中俄双方特战队员快速攀爬登船,迅速控制“商船”艏楼、直升机平台和前后甲板,并制服、“击毙”了部分劫船分子。

  8时24分,直升机上的特战队员顺利滑降至直升机平台,与先期到达的特战队员协同配合,制服劫船分子安全营救出船员。

  26日,中俄双方海军还进行了对海、对潜和对空实兵实弹演练。

  (综合本报记者苏银成及新华社报道)

【编辑:卢岩】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