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农村存劳动力老龄化问题 村民忧十年后无人种地

2012年07月03日 08:3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村子里不光人少了,还老了。十年之后,谁来种地?”对于农业农村未来的发展,种了一辈子地的刘俊明说,他最担心的便是种地“后继乏人”。

  山西省吕梁市岚县王狮乡庙沟村村民刘俊明的话,道出了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劳动力流失和老龄化”问题。

  记者近日在庙沟村蹲点,深切感受到目前农村的“农民荒”与城市的“民工荒”并存,“农民荒”问题甚至更为普遍和严峻。

  庙沟村有210口人、1200亩耕地,据村委会委员刘亮明介绍,现在全村有100多人在外务工、上学,留在村子里的大部分都是“386199”(指妇女、儿童和老人)部队。

  “目前,村子20岁至30岁的青年农民一个没有,30岁至40岁的有几个,侍弄这1200亩地的主力是40岁至60岁的中老年人。”他说。

  庙沟村前是一片广阔的田野。然而,记者在村里生活了3天,每天只能看见寥寥几人在田里劳作。记者到地头采访,发现3天里下地干活的农民年纪最小的45岁、最大的58岁。

  王狮乡党委书记梁俊山分析说,农村劳力的老化与流失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出现,但这几年的情况有所不同。前几年,进城务工的是第一代农民工,他们农闲时进城打零工赚钱,农忙时回村下地干活,本质上还是地道的农民;而今的第二代农民工是以城市为最终归宿的,他们即使在城里挣不了钱,也不愿意回村,与父辈相比他们不愿种地,也不会种地。相比之下,这种人才的流失是永久性的,其影响更为深远,对农业发展的冲击更加严重。

  “再过十年,当现在已经四五十岁的农民干不了活时,谁来种地呢?”话语间,梁俊山充满忧虑。

  年轻人不愿回村种地的根源,主要在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而且种地十分辛苦,所以年轻人都到城里打工去了。

  “一年下来,吃喝用、租房等开支基本把打工的钱都花完了,但孩子们还是不愿意回来。”村民刘朱明说,种地太苦了,农忙时每天四五点就要起床干活,中午回家吃口饭又回地里,一直要干到天黑。产出太少,去年他种土豆才净赚2万元,投入产出没法比。作为家长,他也不愿意孩子回来种地。

  和其他地方的农村相比,岚县土豆种植已渐成产业化,农民收入相对较高且相对稳定,但即便如此,乡党委书记梁俊山说:“碰上市场不好,农民也仅仅只能图个温饱。”

  基层干部群众普遍担忧农村人才断档的后果。王狮乡乡长刘建军等人说,国家提出要发展现代农业,但人是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没有年青一代的农民,就没有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管理。没有现代化的农业,又会更加剧农村的“空巢化”,陷入恶性循环。

  “这样下去,我们将来吃什么?”刘俊明希望有关部门赶紧采取措施,让“孔雀回巢”。

  梁俊山说,要吸引年青一代回流农村,一是要改变农村生活环境。近些年,山西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明显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但农村的软硬件环境要全面改善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二是要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这有赖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推进。

  “事实上,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已经关注到‘谁来种地’的问题,并提出要采取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等措施加以解决,希望国家尽快落实有关政策。”岚县农业部门的有关人士说。(记者王存理、叶健)

【编辑:张尚初】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