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灾害造成损失惨重 正视城市规划应急管理等问题

2012年08月10日 10:36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自然灾害经常用一种残酷的方式,告诉人类应该怎样生存和发展。

  灾害造成的损失触目惊心,使我们不得不正视灾害面前城市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应急管理暴露出的许多问题。

  当“一年一遇”的排涝设施遭遇几十年一遇的暴雨冲刷,接受检验的不光有应急反应,遭遇拷问的也不止于偏低标准。当鳞次栉比的高楼拔地而起,层层叠加的桥梁四处耸立,宽阔平坦的道路不断延伸,我们对于地表之下的管道是否及时跟进、足够宽大给予了足够关注,快速膨胀的城市躯体是否留有足够空间去承载“城市的良心”?

  惨痛损失是城市建设的昂贵学费,无情灾害是科学发展的生动教材。在观念上深刻反思未雨绸缪,在行动中铭记教训改进工作,使城市的规划建设更科学、更符合自然规律,我们才能在吸取教训中积累经验,校准发展方向,更好地把握发展规律,推动社会进步。

  道理或许并不深奥,经验绝非前所未有。建于宋代的江西赣州“福寿沟”,至今仍在发挥排污泄洪的功能。“千年不涝”的经典范例,不禁让人对古人的智慧感叹佩服。秉承100年前“德国建造”的科学前瞻,持之以恒地建设完善,为今日青岛赢得“中国最不怕淹城市”的美誉。当我们自豪于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辉煌之时,也应看到发达国家地下宫殿般规模宏大的排水工程。这样的对比,既是振聋发聩的提醒,也是直面问题、实现赶超的起点。

  诚然,把发达国家持续几百年的现代化进程浓缩为中国30多年的跨越式发展,出现一系列问题并不奇怪。城市建设的“短板”,只是整个国家快速发展伴生问题的缩影。发展理念的与时俱进,发展思路的科学谋划,发展实践的平衡协调,深刻决定着一个国家通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的巨大变化,已经证明了我们拥有足够的智慧与能力实现现代化;暴雨之下的被动,也让我们更加认识到搞建设、谋发展必须遵循的自然规律、科学规律。重“面子”也要重“里子”,也许会让建设资金变得更加紧张;讲速度更要讲效益,也许会让高位的GDP增速适度回落;看眼前还要看长远,也许难以在年度政绩单上充分显现。而能否走出面子误区、速度陷阱以及短期政绩的诱惑,决定了中国在现代化之路上能走多远。

  灾难后的进步补偿不会自动实现,而是取决于我们的态度和选择。放下浮躁,回归沉稳,摒弃冲动,选择理性,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思维指导实践,我们的城市建设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补齐“短板”、填平“洼地”,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在又好又快的发展中全面实现现代化。(新华社记者 王甘武)

【编辑:张尚初】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