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遏制浮躁风气是科技强国关键 须重点解决四问题

2012年08月19日 11:10 来源:新华网-瞭望 参与互动(0)

  遏制科研浮躁风气,必须重点解决科研机构绩效管理、科技计划管理、科技奖励机制和科技人才选拔机制不合理等四个核心问题

  当前我国科研体系内部的科研浮躁风气及其引发的科研诚信危机,已经对我国科技声誉造成了严重伤害。加快遏制科研浮躁风气已经成为保障我国科技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

  总体而言,目前科研浮躁主要有五种表现形式。一是重视科研成果数量、轻视科研成果质量;二是重视论文发表、轻视研究价值;三是重视个人名利、轻视团队合作;四是重视争取资源、轻视成果产出;五是重视近期利益、轻视远期目标。

  遏制科研浮躁风气,必须重点解决科研机构(含研究型高等院校)绩效管理、科技计划管理、科技奖励机制和科技人才选拔机制不合理等四个核心问题。

  科研成果和人员绩效评价标准要转向“创造价值”。目前,一些科研机构及其科研人员的绩效评价过于强调申请项目、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数量,热衷于比较承担项目的级别和经费数量而不是项目预期产生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价值,热衷于比较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因子而不是比较科研成果在各自领域的影响和地位,热衷于比较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而不是专利许可收益及其对相关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

  尽管基于同行评议和市场评价的绩效管理更符合差异大、难以简单量化的科技活动特点,许多管理者仍然在实践中选择基于文献计量的绩效管理方式,甚至采取综合计分的“工分制”等简单量化的方法。未来,一定要使评价标准从“挣工分”转向“创造价值”,抑制科研浮躁风气蔓延。

  不断完善科研计划管理的目标监测、评价办法。科研计划立项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于缺乏针对不同类型科研活动的目标设定和成本核算办法。例如,基础研究的高度不确定性决定其需要持续稳定支持,目标应该集中于学科发展热点,支持对象应该是优秀人才和团队,成本应该以人员成本为主,不宜人为设定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的资金规模,也不宜采取重大项目形式进行组织;高技术研究开发高风险与高回报的特点决定其需要大规模、高强度投入,目标应该集中于支持前沿技术突破和产业先进技术突破,应该有专门的知识产权诉求,成本以技术开发活动发生的各类费用为主。公共财政以支持国立科研机构和研究型高等院校前沿技术探索为主,支持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开展的产业先进技术开发为辅。

  科研计划过程管理阶段的突出问题在于科研计划目标监测与调整缺乏有效方法支撑。例如,高技术研究开发一旦有人宣布取得突破,如不及时终止项目或调整项目目标与技术路线就会造成公共财政投入的损失。科研成果管理阶段的突出问题在于缺乏有效衡量成果价值的方法体系。科研计划管理不善,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注重个人名利与轻视价值创造的浮躁风气。

  严格科技奖励,建立多元激励导向。政府科技奖励要坚持高标准,真正评选出国内外公认且具有世界影响的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成果,引导科技界做最有价值的工作,杜绝“拼凑、包装”的成果获得奖励。政府科技奖励评选过程应该公开、公平、公正,以同行评议判断为主,科技文献情报研究机构判断为辅,阐明拟获奖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经济和社会价值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国内外地位,同时公开报奖材料,评选结果接受学术共同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政府科技奖励需要进一步明确奖励导向,引导国家需要的科技成果产出。如设立科学发现奖、技术发明奖,奖励对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重大贡献者;设立优秀科学家奖,奖励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培育科学人才的重大贡献者;设立国家创新奖,奖励依靠科学技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大贡献者。

  在选拔标准、选拔程序、聘任方式等方面完善科研人才选拔标准。高层次人才引进应该与重大创新任务和工程紧密结合,应该有明确而严格的标准,宁缺毋滥;科技紧缺人才选拔标准应该明确,应该注重其工作能力和创新绩效,而不仅仅是个人求学和工作经历。科技人才选拔过程应该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评选方式应该是国内外高水平同行专家的同行评议为主,以文献计量方法监测人才学术影响力为辅,强调学术和业务贡献而不是论文专利数量。科技人才聘任应该引入竞争机制,一方面进一步明确各类“科技人才计划”的定位,另一方面加强各类人才的绩效评估,防止人才计划的称号成为人才寻租的工具。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改革国家科技计划管理和公共科研绩效评估,强化重大创新活动的应用目标导向和基础研究的同行评议,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和人才选拔聘任机制,全面遏制科研浮躁风气,重塑科研诚信体系,建立并完善创新导向的制度文化环境。(文/穆荣平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编辑:程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