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综述:南水北调开工十周年 东线一期工程明年通水

2012年12月27日 18: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 刘辰瑶 谈笑)2002年12月27日,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江苏省、山东省施工现场同时举行。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人民大会堂主会场宣布:“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到今天,南水北调工程已建设10年。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跨区域调配水资源、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现象的重要战略性设施,也是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示范工程。

  中国水资源的现状是时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黄淮海流域是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但由于长期干旱缺水,这一地区有2亿多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不得不过度利用地表水、大量超采地下水,挤占农业及生态用水,造成地面下沉、海水入侵、生态恶化,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缓解黄淮海流域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决定在加大节水、治污力度和污水资源化的同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其实早在1952年10月,毛泽东便提出了“南水北调”的构想。此后,中国相关部门、省市和单位做了大量的规划、勘测、设计和论证工作,召开了近百次专家咨询会、座谈会和审查会。

  2002年12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该规划按照“节水治污”、“资源配置”、“总体布局”和“机制体制”4个部分展开工作。与此同时,工程建设还出台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等一系列工作规划,为工程科学建设创造了条件。

  不少专家认为,南水北调工程在规模及难度上国内外均无先例。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工程中不仅有通常的水库、渠道、水闸,还有大流量泵站,超长超大洞径过水隧洞,超大渡槽、暗涵等。同时,又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采取“政府宏观调控,准市场机制运作,现代企业管理,用水户参与”方式运作的超大型项目集群。因此,中国官方高度重视该工程,将其列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

  10年来,工程团队不断创新建设管理体制,注重工程的过程控制,解决了“内外双层衬砌隧洞”、“三向预应力U型渡槽”等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题。同时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建立质量监管联动机制和联席会议机制,形成质量监管的合力。

  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处于处于中国文化历史的集中区域,因此,工程文物保护工作遵循“重点保护、重点发掘,既对基本建设有利又对文物保护有利”的原则,采取各种措施把文物损失降到最小程度,同时保证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实施。这使该工程成为现代工程尊重文化、保护遗址的典范。

  为保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涉及移民安置34.5万人,其中湖北省18.1万人、河南省16.4万人。在移民补偿标准上,国内相关部门把水利工程征地移民补偿标准提高到16倍,并针对库区移民状况研究优惠和扶持政策,按人均补足24平方米进行建房差额补助。此外,还将移民新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将被征迁群众生产生活安置与当地社会经济建设相结合,多渠道安排资金,协调地方在供水、供电、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

  南水北调工程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集中表现在供水、抗旱、航运、除涝等方面。工程规划最终年调水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受水规划区约5亿人受益,可有效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增强了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通水后也可使地下水超采局面得到缓解,每年还可增加生态和农业供水60亿立方米左右,使北方地区水生态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逐步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库区群众通过移民,也走出贫困,从根本上提高了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在交通、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也得到改善。

  经过10年的努力,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将分别于2013年、2014年通水,广大移民官员和工程建设者正为此翘首以待。(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