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延安拟削平33座山头造新城 当地称为拓展发展空间

2012年12月28日 13:55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地处山区的革命圣地延安因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城市发展受到限制。为此,延安市决定用10年时间,削平33座山头,整理出78.5平方公里的平地,在城市周边的沟壑地带建造一个两倍于目前城区面积的新城。

  延安市内耸立着宝塔山、清凉山和凤凰山。延安市区就处在这三座大山合围而成的两条山沟里。所以延安是一个典型的线形城市,市区最宽的地方也不足一公里,而最窄的地方只有200米,也就是两三条马路的宽度。

  目前,延安36平方公里的城区容纳近了50万人口,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47万人,局部甚至超过了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密度。得益于石油产业,2011年延安市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达到东部地区的中等水平。有市民表示,从三年前开始,整个城市好像一下子变得异常拥挤,高楼呼呼地生长出来,街道上的车越来越多,路窄人密,交通拥堵。

  据当地官员介绍,延安市区168处革命旧址周边环境不断受到侵占和蚕食,保护革命旧址和历史文化名城的难度和压力也越来越大,整个城市的“城市病”越来越严重。

  拓展城市新的发展空间,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已经成为延安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去年12月召开的延安市第四次党代会上,延安市决定实施“中疏外扩”的城市发展新战略,在城市周边的丘陵地带建设总占地78.5平方公里的新区。

  “中疏”就是要把现在老市区的密度减下来,保护革命旧址,发展旅游产业。“外扩”就是将老区部分城市功能扩到外面去,在山上建设一个现代的延安,突出红色延安和现代化延安两个特色。而让设计建设者最满意的是,将来的新城和老城区挨得很近,两者垂直距离不足一公里,新老城拥有共同的公共活动区域。不会像有的城市新城离老城太远,出现那种老城容不下、新城无力去的难堪。

  延安将削平33座山头造新城的做法让很多人感慨,许多城市各具特色的原有风貌逐渐消退,大厦加广场的建筑模式被推崇。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的加快。城市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但是惊人的建设规模背后,规划无序、设计不协调、破坏古建筑等一系列问题凸显,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管理赶不上城市建设速度。

  最典型的就是各地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专家指出,回头审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当时的“大拆促大建”之风尽管解决了部分楼荒问题,但这种简单粗暴的建设方式付出了沉重代价,尤其是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文化特色的旧城与历史街区,遭到了比较严重的破坏。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目前的城市建设模式是拼资源消耗、拼环境污染的模式。我国用于建设的钢材、水泥等主要建材的消耗量均为世界第一。如今高楼比赛仍在进行,大厦加广场的建筑模式仍被推崇,“拆了建、建了拆”之风依然弥漫。现在一谈城市建设的成绩,总少不了“面貌一新”,以为凡是“新”的就是好的,以至于具有独特历史文化韵味的古建筑群被迅速推倒,许多具有地方传统风味的文化名街相继消失,大量见证中国近代发展史的工业文化遗存也“在劫难逃”。不少城市一方面无情地毁掉古老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另一方面又大搞仿古的东西,假文物、伪古迹、仿古街区大行其道,最终沦为城市建设的笑柄。

  不少专家指出,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不仅要承担起改善民生、保护并促进文化传承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唤起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强化文化保护的公众参与,让民众真正成为文化遗产的主人。(记者刘涛)

【编辑:陈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