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制度改进跟不上社会发展致社会信任度下降

2013年01月18日 11:22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日前发布的《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称总体社会信任降到“不信任”水平。那信任度下降的原因何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张翼、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王俊秀副研究员17日做客强国论坛时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社会变迁、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制度跟进不力;另外,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或一些官员的不作为或者乱作为,使人们对公共权力机关产生不信任。

  网友“贾胜国”: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公众信任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信任度下降背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张翼说,由于人口的流动、城市化的进行,从熟人社会进入到了陌生人社会。在陌生人社会里面,又由于人与人之间的隔离,人的孤独感增加了、不信任感增加了。而且由于社会变革,人们的物质、生活、消费层面的一些因素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变化的速度很快,但是管制跟不上,这些都导致公众的信任度下降。比如你去购物时,不知道价格多少是合适的,商贩希望价格高,消费者希望物有所值,而对于货物的质量,消费者不是专家,鉴定不出来。如果社会变化的速度很快,但是社会跟进的不力,管制跟不上,就导致了公众的信任度下降,他既从自己的消费过程当中产生了不信任感,也对监管部门的作为产生了不信任。

  王俊秀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社会的公众信任实际上是高低起伏的。比如在五六十年代,我们对组织几乎是绝对的信任。文革之后,对组织的信任有一个重建的过程。在重建过程里面,一是由于陌生人的社会环境,再一个就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规则或者说法律还不完善,所以有很多人遇到假冒伪劣的商品、上当受骗,就会造成人对于其他人的不信任,或者说对于一些商家或者监管部门的不信任。另外一种不信任,是因为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或一些官员的不作为或者乱作为,也使得人们对于政府公共权力的执行者和公共权力机关产生不信任。(记者 彭心韫)

【编辑:陈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