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展示真实中国远非一日之功

2013年03月25日 10:29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公共外交,关键看实效(大使随笔)

  向外部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消除偏见、误解和疑虑,远非一日之功;需要讲求实效,需要群策群力,需要更多的技巧和耐心,以及更加宽广的视野和胸怀

  前些天,我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在对外友好界别的讨论中,大家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就是公共外交。可以看出,公共外交已成为我国对外交往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内涵和外延涵盖了“民间对民间”、“民间对政府”等广泛的交流形式。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公共外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和互信,是国家之间发展关系、开展合作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首次将公共外交写入党代会报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加强同世界各国沟通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并将在公共外交方面付出更加积极的实践。如何进一步增强对外交流的质量和效果,是我们今后公共外交工作能否进一步深化的关键。

  一是要注重内容,避免流于形式。我们现在对外交流团组应当说数量很多,人数很多,举行的活动也很多。然而,有的团组过于看重会见级别、礼宾安排,也有的团组只愿同对华友好智库和人士交流,不愿去接触对华尚缺乏了解,甚至抱有偏见的人,也不敢、不愿去碰热点、敏感问题。这里面有能力方面的问题,更存在认识上的问题。我们在对外交往中需要进一步提高公共外交主动意识,提高对外交流水平,用好每一次交流机会,在内容上多花心思,多下功夫,通过深入交流打动人心,争取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共外交达到解疑释惑、增进互信的效果。

  二是要善于沟通,不要浮于表面。沟通的语言和技巧非常重要。一方面要转换话语方式,用符合对方文化传统、思维习惯、心理特点的语言和方式介绍情况,让人能听得懂,听得进去。另一方面要善于和巧于表达,多讲故事,多引数据,多举事例,这样才更容易入耳、入心。此外,还要会“听”,既要认真倾听对方的想法和建议,更要能听得进去意见和批评。面对指责,也要泰然处之,沉着冷静,不能情绪化,动辄跳起来跟人家吵。殊不知,共识从来都不是吵出来的,而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探讨出来的。

  三是要保持客观理性的心态。公共外交既要引导对方客观理性地看待我们,也要求我们客观理性地看待对方。我们对外介绍中国发展时,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要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向外界展现一个全面、客观、真实的中国,不回避问题和挑战,才能让人更加信服。另一方面,我们能否客观地看待和评价世界,也会对自己的国家形象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年,我国经济发展很好,美国和欧洲则深陷金融和债务危机,我们不能因此而未富先骄、未强先傲。我们还是要保持头脑清醒,埋头干事,所言所行都要体现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

  四是要官民并举,形成合力。公共外交面向社会各个阶层,包括官方与民间的各种双边与多边对话交流,涵盖经济、教育、人文、传媒、科技、体育、军事等多个领域。政府要当好“导演”,同时鼓励更多新闻媒体、智库学者、工商企业、社会团体等民间机构参与,共同对外讲好“中国故事”。 去年底,中国成立了公共外交协会这一全国性民间社团组织,目的就是更好地统筹和调动社会各界资源参与公共外交。只有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和作用,形成合力,才能开展好公共外交。

  公共外交在我国对外交往中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打破文化、宗教、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差异的藩篱,向外部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消除偏见、误解和疑虑,远非一日之功,需要讲求实效,需要群策群力,需要更多的技巧和耐心,以及更加宽广的视野和胸怀。(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吴海龙)

【编辑:肖媛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