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志愿者两地取水样送检 揪出两企业非法排放

2013年03月25日 11:13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也是2013年“中国水周”的第一天。

  从22日到24日,金华的环保志愿者来到永康江和武义江,对金华江的支流进行了摸底。记者跟着志愿者,全程参与了这次活动。

  几天来,志愿者总共沿江采集了16份水样,其中12份取自沿江排污口,4份取自区域断面的江水。3月25日,这些水样将带到杭州,委托具备检测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确定水质情况。检测结果,将作为参考提供给当地环保部门。

  在采样过程中,经志愿者举报,沿江的两家小企业因为非法排放,已被当地环保部门勒令停产。

  据了解,志愿者针对义乌江、东阳江的摸底,也将择日开展。

  污水直排武义江,PH测试为强酸性

  昨天上午,在武义县桐琴镇李店村,志愿者发现了一个直通武义江的排污口。

  污水通过水沟,曲曲折折地流进武义江。沟底是黑乎乎的泥渍,污水流过的地方寸草不生。志愿者用随身携带的PH试纸测了一下,显示PH值达到了1,为强酸性。

  “关注水污染这么多年,像这样明目张胆地排污,还真不多见。”童政是一位资深环保志愿者,也是浙江省“清源行动”的发起人之一。

  2009年,因为他的举报,衢州一家大型企业停产后倒闭。

  取样后,志愿者联系了武义县环保局工作人员。经调查,污水来自附近一个电泳(电泳涂装)加工点。加工点位于一家大型机械公司的厂房边,隐蔽性很强,不知情的人会误以为这是机械公司厂房的一部分。

  走进加工厂,一股酸味扑鼻而来,地上全是黑水,这些含有油漆的强酸水未经处理排进了化粪池,最后通过排水沟流进了武义江。

  当天下午,武义县环保局监察大队便责令这个加工点停止生产。经过调查,这个加工点于今年2月开始生产,还没有取得营业执照。

  污水厂的排水口,喷出1米多高的泡沫

  为了找出江边隐蔽的排水口,志愿者们准备了皮划艇,顺着江边寻找。

  “很多企业把排污口埋到地下,污水直接排进江里。特别是丰水期一到,排污口被水淹没,根本找不到。”环保志愿者倪铁坚说,“有些排污口即使找到了,也不知道是哪家企业的。”

  倪铁坚做了10多年的环保志愿者。去年,他创立了金华市绿色生态文化服务中心,这是金华市首家正式注册的民间环保机构。

  找到排污口是一大挑战,对水质的检测则是另一个挑战。

  “在现场,我们只能用PH试纸测试一下污水的PH值。PH明显异常的水,是肯定有问题的。不过,很多污水PH值都是正常的,污水的其他指标只能通过专业机构进行检测。”

  所以,在现场,有些明显存在污染的水源,由于无法直接提供证据,举报起来有难度。

  23日下午,志愿者在永康江里发现一个排污口,污水是从水底喷上来的,喷起的泡沫有1米多高。排水口附近,大半条江面全是泡沫。

  “泡沫这么多,肯定存在活性物污染。但是,光检测PH值,却是完全正常的。”这个排污口是附近一家污水处理站的,等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到来时,江里的排污口已经关闭。

  沿江小企业成污染主力,环保部门有些“力不从心”

  在永康,志愿者取水的第一站在前仓镇厚吴村,这里位于永康和丽水的交界处。

  在这里,半条江面长满了水葫芦,一堆堆垃圾就倾倒在河边。水面上漂浮着油星,一只死猪已经腐烂,散发着浓浓的臭气。

  2007年,厚吴村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在村口,一溜厂房就建在河边。厂房后门堆着一堆堆泡沫塑料、煤渣和建材垃圾。一家工厂的排风管就通往河边,紫色的粉尘从排气口吹出来,沉积在江边。

  前仓镇盛产塑料垃圾桶,河边、桥下、店铺前,堆满了一个个新生产的垃圾桶。“和河边的垃圾一比,街上的垃圾桶看起来很讽刺。”郑孝华是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环境系的副教授,他也参与了这次志愿活动。

  “现在,城市的污染主要来自小企业,大型企业一般都做得比较规范。”郑孝华说,“前仓镇的企业大多是手工制造业,明显是粗放型的,对环境污染很大。”

  郑孝华说,“环保应该和经济发展相协调,落后不好,超前也不好。”现在,政府的环保部门还是个较弱势的部门,“人手、经费都很紧张”,小企业又善于“躲猫猫”,实际工作很难做。

  比如武义县环保部门,只有20多位工作人员,其中,环境执法监察大队只有8位工作人员。这些人员不仅要应对全县的环境投诉,还要开展环境巡察,难免会力不从心。

  新闻背后

  老吴的发财梦,碎在污水里

  这次志愿者活动,农民老吴成了“牺牲品”。

  老吴就是那家电泳加工厂的老板,因为违法排放污水到武义江,他的加工厂被勒令停产。再加上无照经营,他还面临数额不小的罚款。

  老吴今年50岁,这个老板他才当了1个多月。之前,他是武义县桐琴镇叶店村的一位普通农民。

  他有一个24岁的儿子,在宁波打工,月薪2000多块。这个工资,他说,“不吃不喝一年,也买不了1平方米的房子。”

  看着身边的村民一个个办厂赚了钱,为了致富,他开了这家加工厂。

  他告诉记者,之前,他做过了解,“别人跟我说,(加工厂的)工艺是美国传到内地的,很环保。排污沟里的黑泥,其实是油漆,没什么污染。”

  他花了两万元,租了1年的厂房。雇佣了当地的几个村民,开始了梦想中的“致富之路”。

  钱并不好赚。“工人工资太高,另外水电和设备都要花钱。卖出去的产品又是半年一结,钱收不上来。”

  环保部门一处罚,这个加工点只能倒闭,“本来就赚不到钱,哪有钱再装污水处理设备啊。”

  记者问他,工厂倒闭之后打算干什么。他说,只有去打工了。不然,只能再去种地了。

  老吴的例子,是中国式环保的一个现实的背影。有环境志愿者说,我们目前存在的许多的问题,或许都能老吴身上找到答案。审批、监管,以及从业者的素质,又有哪一样足够完善呢?(叶梦婷)

【编辑:王浩成】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