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经济学家谈公考热:市场调节失灵产生不公平体制

2013年03月25日 11:33 来源:黑龙江晨报 参与互动(0)
经济学家谈公考热:市场调节失灵产生不公平体制

  我省经济学家谈“公务员热” 社会资源占用过多政府职能急需转变

《身家千万老板 报考公务员》连续报道

  哈市身家千万老板浩宇报考公务员,是当前公务员爆热的一个缩影。

  我省经济学家认为,从经济学角度讲,其背后折射出政府权力的扩张对经济所形成的遏制,也折射出前30年改革所形成的红利正在消蚀。扭转公务员热,最重要是打破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削弱政府部门权利,减少公务员优越性,让其回到正常的人力资本的社会评价位置。

  市场调节失灵产生不公平体制

  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杨文超说,不只是身家千万的老板浩宇,其他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人也是对公务员岗位垂涎三尺。这不是一件高兴的事,反倒让人焦虑。

  近年来,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成本越来越高,办事也并不是很容易。面对这样的行政生态,虽然很多企业老板不说,心里还是有着某种强烈的表达欲望。但从这位老板自身考公务员目的来看,他并非是为公众服务,也并不是看上公务员的薪水,其看上的只不过是公务员手中的权力。这就更令人担心了,亦官亦商无疑会催生腐败等问题,也不利于商业环境发展。比如近来颇受公众关注的“房姐”“房爷”,都是通过权力为自己谋福利。不管政府还是社会,都应该意识到“官商蝙蝠”的可怕,更应引起重视和深思。

  “都去考公务员,都要吃财政饭,不去创造生产力,这是社会的一种倒退。”杨文超认为,从经济学效应看,“公务员热”更大的问题是来自于意识层面,相当数量的报考者原本就是怀着“官本位”的思想,加上政治体制、监管体制不完善,腐败现象频发,任意放任权利,大小不同的“寻租”机会等,都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诱因作用。正是体制因素决定了公务员的优越性,才吸引了众多人趋之若鹜。这种“失灵”也蕴含着人力资本的失灵危险。

  黑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马骥认为,“公务员热”的背后还有着更加深刻的经济原因。如果市场上有一个行业拥有利润,那么就会有企业不断地涌入这个行业直到这个行业的利润为零,从而达到一个均衡,即不再有企业再想进入这个行业,因为进入将得不到任何的利润。现在有那么多的人想从事公务员这个职业,说明了公务员是一个拥有暴利的行业。要消除这种不公平的暴利,需要不断完善监管制度,防止权利的滥用,进而合理分配权利资源,并使公务员这个行业能够完成优胜劣汰的自然出清。

  打破社会资源分配 进行体制改革

  “公务员热度不减,或对长期的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杨文超说,公务员报考形成了一定规模,从事生产活动的人才则相应减少;高收入支撑公务员热需要税率的提升来维持,将导致生产积极性的降低;精英群体过度集中到政府领域里,一定程度上阻碍推动技术进步的智力投入,还会成为一种资源的浪费。

  杨文超表示,从宏观经济角度看,作为财富创造主体的老百姓,可能不再愿意进行“生产性努力”即去努力做大蛋糕,转而把努力的方向放在“分配性努力”即分蛋糕上,国家经济增长最终也因“生产性努力”的减少与“分配性冲突”增加而陷入停滞。

  马骥说,“公务员热”的出现,意味着人们更愿意把知识主要用于分配而不是生产。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病症,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显然弊大于利。他举例说,会计专业曾经是热门专业,我省某高校光会计班就20多个,但现在这种“热”严重过剩,导致学此专业的毕业生都难以找到工作,成为了受害者。

  报考公务员者需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财力,有的甚至背水一战,舍弃其他就业机会,其中绝大多数考生最终成了炮灰。这是传统思想观念、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恶果,而要想摒弃这种思想,则需要从上到下的改革。另外,社会环境的包容性也需要增强。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这是十分必要的。各行各业都需要有能力的人去创造财富。如理发师、烹饪师所从事的职业,虽与公务员相比地位差距大,但这种专业化职业给社会贡献的价值,却要高于公务员本身。

  杨文超表示,过度追求“铁饭碗”,丧失的是创业积极性。这种过度求稳的心态,将成为我国加快发展的障碍。当前这种“热”,不光体现在公务员岗位上,在高校里,也同样存在类似的现象。博士生导师,本是学术型、创新型学者,却放弃很多学术研讨,花费时间“大拼”处长、副校长一职。

  他认为,政府部门应该进行体制改革,打破社会资源分配,合理分配自身所占的社会资源比重,兼顾社会公平,平衡公务员的待遇,淡化公务员的优越感,让公务员这个职业和其它职业一样,供人们正常选择,这才是给“公务员热”降温的关键所在。

  社会进步需要“百花齐放”

  社会必须不断地改革创新,需要人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不断地创造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一大亮点。如果没有束缚,没有隐私,没有灰色收入,更多是监管、约束。政府权力不在无边无界,不在利用公权创造“寻租”机会,对滥用权力者实施严厉惩处时,所有人都将会认识到“当官的风险越来越大”,公务员招录考试才会回归到理性上来。更深一步讲,收入不是明显过高,福利基本相同,行为受到限制监督,越雷池就一定要冒风险,付出代价。当这种良性的导向被广泛传输,公务员的优越感就会丧失很多,社会的活力也会重新呈现。届时,一个“重在向市场、社会放权,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也将到来。

  杨文超表示,在当下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势下,就业容量和质量也成了无形中的社会稀缺资源。但是优秀的人力资源市场,政府需要的人才有限,有些工作并非人人可得,需要特定的素质能力。当今社会,选择的职业范围非常宽泛,但几千人争夺一个公务员岗位这种现象的存在,也是一些报考者的无奈之举。我们不能责怪他们,只能怪就业环境还不完善,岗位制度还不够平等。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尽早加快对公务员制度改革,对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市场机制的改革以及对社会资源分配的改革,多方位、多角度的“改革”,才能让具有先天优势的公务员与其他企业员工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共同发展。

  杨文超坦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他的学生中就有从公务员“围城”中走出来的例子。理由是不愿意受框架束缚,觉得创新空间小,淹没了奋斗激情和缺少思想自由空间。一个对家庭对个人对时代有梦想的人,都会进入到市场经济实体、主体上来,通过就业或创业得到更多的财富,实现人生价值。唯有如此,国家才能向上、向好发展,进一步走向富裕。

  马骥表示,促进社会稀缺资源的均衡化分配,是公平正义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逐步成熟的标志。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建设美丽中国的承诺令人充满期待。如果将来市场自由运用度没有了障碍、政府权利不再过度放任、拿不拿到“寻租好处”都照样为民营私营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和帮助,那么就是社会人力资源分配制度得到了合理改变,一个高效、廉洁、行政公正、公开、透明的政府,将指日可待。(记者 贾杰)

【编辑:肖媛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