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际在线:如何斩断官员向企业“借车”之手

2013年04月11日 15:23 来源:国际在线 参与互动(0)

  国企司机高师傅向记者透露:“国家一直在监督查处公车私用问题,但现在的政府官员用车已经由地上转移到了地下,政府的公车虽然入库了,但企业的公车却在快速增加,用车的是政府官员,买车养车的却是企业。”(《中国青年报》 4月9日)

  公车消费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反腐败热点话题,为此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规定,严格界定各个级别的干部用车资格和用车标准,而且近几年的车改在有些地方也进行的轰轰烈烈,很多地方现在除了部门一把手基本上已经没有多少公车,但这也仅仅是地方“试验田”性质的公车改革,就全国而言,全国大多数地方的公车改革依然有“铁板一块”的态势,很多既得利益很难撼动,尤其是要让一些部门的一二把手开私家车或打车去开会,这多少让他们感觉“难以接受”。

  在此情形下,有些地方的车改虽然执行的很严格,但是一些领导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利用和企业的联系,“借用”企业的车辆和司机来给自己搞福利,变相的利用权力为自己谋福利,一方面拿着高额的车补,另一方面又让企业给自己的车辆使用买单。当然,这样“免费的午餐”也不是白吃的,既然笑纳了企业的好车和司机,当然就得给人家通融和关照,这是在官员和商家的“情理之中”的。

  对此,笔者认为纪检部门应该及时介入,对相关向企业“借车”的官员进行约谈,因为这是一种严重的违纪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07年出台的《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牟取利益,收受请托人房屋、汽车等物品,未变更权属登记或者借用他人名义办理权属变更登记的,不影响受贿的认定。所以,企业为官员买车养车,其实已涉嫌行贿。既然是涉嫌行贿,如果不早早明确此类行为的危害性,势必会有很多干部犯错误。

  企业之所以心甘情愿的愿意为官员买单,当然是看中了官员手中的权力能给企业带来的好处,而且这种好处一定是排他性的,不是通过正常行政审批手续获得的,是包含巨大利润的,企业的这种媚权行为其实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在某些部门,一些可以交给市场的行政审批权实际上是要尽早释放到市场中的,即使现在暂时条件不具备,也不应该将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一把手或者某个分管领导手中,必须有公开透明的公示和审批监督体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把权力关进笼子。

  其实从官员向企业“借车”我们也可以看出,约束权力的触角乱伸,不能仅仅靠党纪国法,还是要靠开放的监督体制,要让媒体和人民群众参与到监督中。香港之所以不会出现这种让人匪夷所思的现象,就是在于有开放的媒体监督,官员的一言一行,都在媒体监督中,谁还敢犯错误向企业“借车”。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不能仅仅看高档餐馆门前公车少了多少,而应该深入到官员日常的出行用度,让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到细节中,才能收到实效。(王丽)

【编辑:燕磊】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