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工人日报:整治“中国式过马路”贵在坚持不懈

2013年04月11日 16:48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在执法过程中边整治、边调整不完善的制度和设施,充分关照公众出行方便的需求,同时借鉴国外交通管理先进做法,相信相关矛盾就会慢慢理顺。

  据《北京日报》4月10日报道,北京市交管部门自本周始严整“中国式过马路”,全市主要干道的150处路口被列为重点治理路段,行人违反交通信号将处以10元罚款,非机动车违反交通信号将处以20元罚款。该报记者从该市多个交通支队、大队了解到,治理行动设置了缓冲期,目前以教育、劝阻、宣传为主,真正的处罚将从“五一”后开始。来自其他媒体的消息称,江苏南京、浙江杭州也已经开始全面整治“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缘自网友对部分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去年,“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秩序、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近期,北京等地开始或即将采取措施,全面整治“中国式过马路”的消息再次将这个话题拉进公众视野,再一次引发了各方讨论。

  北京此次行动,也是有章可循,依法而为。早在2004年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公布的《北京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及记分标准(试行)》便规定,行人违反交通信号、未走人行道或者未靠边行走的,罚款10元。由于这一规定并未大规模执行,而不为众人熟知。

  对于整治“中国式过马路”,社会各界的观点依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少人认为“中国式过马路”至多是一种陋习,在交通设施不完善、机动车行驶存在不少违法行为的情况下,“中国式过马路”是不文明,但可以理解。此外,对于罚款能否改变人们的习惯性违章,如何公平处罚,会不会重蹈“运动式执法”、会不会发生“选择性执法”,公众也有一定担忧。一些专家认为,整治“中国式过马路”,仅靠处罚是不够的,要加强教育、劝导,合理调整交通信号设施。交管部门则担心,交警处罚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违法非常困难,操作起来不容易。

  对于全面整治“中国式过马路”,主流的观点是支持的。为了强化出行者的安全保障,有必要强化执法,提升管理力度。中青舆情监测室数据统计显示,77.23%的网友表示支持处罚。即使是对此持不同看法的人也不否认,罚款或许可以改变行人的习惯性违章。与此前提出整治“中国式过马路”时激烈的社会情绪比起来,现在理性的因素多了,情绪化的因素少了。

  作为一项社会管理措施,整治“中国式过马路”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期待依靠10元钱的罚款就能解决这个长期形成的不良出行习惯,的确不现实。一些人担忧这种整治行动可能会因为人们的抵触情绪和执法环境问题而最终“虎头蛇尾”,也不无道理。但困难的存在不是放弃整治的理由,恰是如何优化整治方案的推动力。

  全面整治“中国式过马路”,重要的是要有坚持不懈的耐力。在执法过程中边整治、边调整不完善的制度和设施,充分关照公众出行方便的需求,同时借鉴国外交通管理先进做法,相信相关矛盾就会慢慢理顺。

  对于交通信号灯设计不合理,规划不科学的问题,应积极整治;对于有人担忧的“群体违法下如何进行平衡执法问题”,有关部门也应该高度重视;对于如何防范“运动式执法”、“选择性执法”以及粗暴执法、重罚款轻管理现象,如何合理调配警力、加强疏导和劝说,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相结合,执法和劝导相结合,强化管理和改善设施、完善制度相结合等,都要做大量的工作。

  一句话,整治“中国式过马路”贵在坚持不懈。(郭振纲)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