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称“福利令幸福感打折”目前还是伪命题

2013年04月17日 10:33 来源:检察日报 参与互动(0)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4月15日出版的《求实》杂志撰文称,需警惕滑向过度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提取更大比例的财政收入和大规模的再分配来实现结果公平的“歧途”。他指出,这样的模式压缩了市场的作用,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率较低,就业不足。同时,他认为,如果过多靠国家福利,而不是靠自己奋斗,民众幸福感亦会打折扣,因此这种模式不可持续(4月16日中新网)。

  财政资金来自税款,所以通过提取更大比例的财政收入和大规模再分配来实现结果公平,也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资金被征缴入库,而不能被企业与个人用于投资、创业。同时,通过提取更大比例的财政收入和大规模再分配来实现结果公平,部分人无须努力即可获得与他人相差不大的财富,也会影响民众的创富积极性。所以,如楼继伟所说,通过提取更大比例的财政收入和大规模再分配来实现结果公平,确会产生降低社会生产率,减少社会总财富的负面效应。另外,过多依靠国家福利,而不是靠自己奋斗,也确会在一定程度上令民众的成就感打折,使其所能体会到的幸福感有所降低。

  不过,事情的另一面是,接受教育、有病能医与住有所居等,是公民无论贫富都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难免会有部分人由于竞争力差,导致其无法单纯通过市场实现上述权利。还有部分人尽管并非完全不能承受子女受教育与治病、养老等带来的负担,但是如果没有必要的社会福利托底,这些支出将会占去其收入的绝大部分,并由此而使其生活水平难以得到提高。所以,国家理当通过为国民提供福利保障途径,保障公民都能享受到接受教育、有病能医、住有所居等基本权利。

  虽说福利保障过高确会带来降低社会生产率、减少社会总财富的负面效应,但是在我国当前产生这种担忧,显属为时过早。因为尽管近些年我国社会保障事业不断获得发展,但是社会福利依然处于低水平保障状况,财政资金对于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占比依然较低,所以离福利过高致社会生产率降低与社会总财富减少,尚有很长的距离。由此可见,在当前谈“过多靠福利,民众幸福感会打折扣”是一个伪命题。恰恰相反,当前我国所需做的应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收入对于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力度,尽快将我国的社会福利保障提高至令民众足以享受到接受教育、有病能医与住有所居等基本权利的水平。

  与此同时,我国当前还一定程度地存在着社会福利保障不公现象。部分阶层与群体享受着超高水平的福利保障,而不少阶层与群体所能获得的保障水平却较低,并由此而影响社会公平公正得到更好的实现。相比于“提前”担忧福利过高致社会生产率降低与社会总财富减少,通过有效制度设计对福利保障待遇“削高提低”,维护与促进福利保障领域的公平公正,显然是更需尽快破解的命题。 魏文彪

【编辑:姚培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