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公考热催生"产业"链条 凸显社会心态人才配置失衡

2013年06月03日 17:11 来源:济南日报 参与互动(0)

  近年来的“公务员热”,滋生出一系列“怪现象”:“天价”公务员考试培训费、数千人竞争一个岗位……不少专家认为,公务员制度在人才选拔、推动社会进步发展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其负作用也开始凸显。“公考”持续升温所反映的社会心态——— 对公权力的向往,以及用人机制——— 公务员身份终身制,具有显而易见的负面性:使管理部门用人机制僵化,令社会发展缺乏创造力。

  近期,江苏、广西、福建等地陆续推行聘任制公务员引发广泛关注,2013年,我省的青岛市也将稳步推进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受访专家认为,公务员聘任制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方向。“高烧”不退

  “公考”人数不断刷新

  2013年被称为“最难就业年”。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采访时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是造成“公务员热”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是:社会风气、环境造成的“官本位”意识严重,很多人认为考上公务员之后,带来的附加值高;考上公务员等于端上了“铁饭碗”,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发展前景都不错,能够获得比较稳定的社会保障。

  2011年国家公务员招录全国共有141万名考生报名,共同角逐约1.6万个岗位。平均考录比为87.5:1;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审核通过人数为123万人,总体竞争比例为68.7:1,竞争最激烈的岗位比例是近4000:1;2013年国家公务员共有138.3万人通过资格审查,竞争最为激烈的岗位比例为9411:1。

  事实上,近年来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呈现爆炸式增长。统计显示,2005年、2006年、2007年三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和平均竞争比例分别为31万人和37.3∶1,50万人和48.6∶1,74.2万人和50∶1;据人保部全国公务员考试数据显示,2008年有64万人通过审核参加考试,考录比约为46∶1;2009年报考人数飙升至百万人,考录比例为73∶1。而在许多省、市举行的公务员招考中,也出现了与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不相上下的火爆局面。

  “产业”链条

  各类培训班费用惊人

  深度班、精品班、专项班、冲刺班、“封闭培训”班、全程协议班……不同等级的培训班,费用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5月30日,记者在网络搜索引擎内输入“公务员考试培训”,相关内容达到了数百万个,保过班的保过承诺已不足为奇。

  公务员考试热潮催生了“公考培训市场”,这是市场经济的自然规律。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人在明知即使付出高额培训成本,结果可能还是考不上的情况下,还是扎堆去报名参考。

  针对目前山东省公务员面临面试的局面,济南一家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几年选择培训班的考生越来越多,大四毕业生和毕业不超过四年的在职人员是参加考试的主力,他们看重的是培训班的通过率和猜题率,虽然几天培训可能就上千元,但他们都愿意赌一把。

  负面效应 人才配置模式渐现失衡

  北京大学历史学学者崔克表示,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出现和实行,结束了干部制度“统包统配”的用人方式,开启了“凡进必考”的人事录用时代。这种考试制度的公平性、透明性,避免了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腐败和交易成本。就此而言,它是所有其他录用方式中最经济的方式,也是选拔风险和代价最小的方式。从结果看,它能够为国家机关招募一批优秀人才,也是实现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这一宪法权利的基本途径——— 让所有公民平等地获得担任公职的机会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

  崔克同时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公考热”已成为一种不可回避的社会现象,这无论对于政府和公务员自身的发展,还是社会的长期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除了报考规模增长过快会导致政府管理费用的膨胀、交易费用的上升,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外,良好人才配置模式也受到了挑战。

  对此,山东大学社会学学者高洋也表示,优秀人才大多在社会的科教文卫工商金融等行业,而不是过度集中于政府机构做公务员——— 这是所有发达国家的普遍现象。人才按其能力大小可分为超级人才、中等人才、普通人才等等,每类人才有其各自的工作领域。作为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务员,需要的是敬业精神与执行力,而非杰出的创造力;但是当“近万学子去竞争一个公务员名额”的现象出现时,必将造成社会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浪费。

  制度改革

  把“铁饭碗”变为“瓷饭碗”

  全国人大代表、东华大学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所所长严诚忠教授认为,“公考热”反映了当下收入分配乃至社会保障方面的深层次问题,也显示出目前政府管理部门在人才选拔上面临的制度瓶颈。

  “大多数毕业生考公务员,是在寻求稳定的职业和福利待遇,而不是奉献社会。缺少竞争,人就会有惰性。”严诚忠认为,“铁饭碗”可能导致管理部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他建议,从试点到推广,引入公务员聘任制。“只有把‘铁饭碗’变成‘瓷饭碗’,才能增加他们对职业的敬畏感和责任感。”

  严诚忠称,给“国考”降温,必须把大学生毕业的工作放在国家人才战略的大框架中加以考量,打破当前人才使用上的“体制内、体制外”的二元结构,更加注重人才使用、开发的配套政策,营造有利于年轻人创业的软环境。让年轻人体会到,只要能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不论做什么,都是光荣体面的职业。这将有助于提升全社会的发展活力。

  推行公务员聘任制,如何配套选用、擢升和退出机制,是一个重要问题。严诚忠认为,必须对现有公务员选任机制进行改革:首先,要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其次,要改变评价机制僵化的问题。

  (本报记者 王宝泓)

  相关链接

  公务员考试制度

  从孔子的“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到孟子的“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短长”再到诸葛亮的“示其危,示其勇,示其利,观其志。”后到19世纪、20世纪形成的近代企业人事管理制和政府公务员制度……选官用人是国之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

  清末统治者从清末新政就开始着手改革传统的官僚制度,如废除科举,对留学归国的学生与国内大、中学校的毕业生进行考试后授予官职。之后,北洋政府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就基本废除了中国封建职官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起了中国近代文官法律制度的雏形,并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

  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随着考试院的成立和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公务员制度逐渐形成和完备。包括考选制度和栓叙制度两大部分,由考试院具体负责管理公务员的考试、任用和审查考核。

  从1984年开始,我国对干部人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并着手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1986年下半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以后,第一次使用了“国家公务员”概念,并建议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1987年,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作为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被写进了党的十三大报告。1993年4月24日国务院第二次常务会议通过,李鹏总理于8月14日签署发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该条例与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公务员法》。

【编辑:王安宁】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