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市环保局长解读雾霾对策 年内出台防治条例

2013年07月16日 10:35 来源:《求是》  参与互动(0)

  今年以来,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多次出现大范围连续雾霾天气,引起全国人民乃至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以北京为例,1月份共出现4次因雾霾引起的重污染过程,部分地区个别时段细颗粒物(PM2.5)小时最高浓度接近1000微克/立方米,污染形势十分严峻。如何采取有力措施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成为建设美丽中国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科学认识雾霾与大气污染

  雾是浮游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本质是一种天气现象,主要特征是湿度大、能见度低。雾并不一定会转化成空气污染,要视具体气象条件、污染排放而定。霾是因空气中悬浮除水滴、冰晶以外的大量细微颗粒物导致的空气浑浊现象,本质是一种污染。霾和雾联系紧密,大雾及其伴随的高湿、静风、逆温等气象条件大大加快了污染物的积累,并促进二氧化硫等气态污染物加速转化生成PM2.5等颗粒物,空气质量急剧变差,演化成为霾污染。由于霾污染往往伴随雾天气,又俗称雾霾。

  雾霾在北京地区秋冬季比较常见。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低温致使采暖燃煤消耗量增加,煤烟型污染排放加大,同时能见度显著降低,加剧了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排放;二是稳定、高湿的气象条件加速PM2.5等污染的累积和生成,进一步使空气质量恶化。同样,消除雾霾,既要削减污染排放,也需有利的气象条件帮助。

  二、PM2.5的形成和危害

  监测表明,形成霾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PM2.5,应对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 。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包括固态和非水液态颗粒物。PM2.5的主要成分为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有机碳化合物、元素碳以及地壳元素等,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转化生成。PM2.5相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粒径小且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在空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对空气质量、大气能见度等有严重不利影响。

  PM2.5来源广泛。PM2.5主要来自人为排放,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和秸秆等生物质燃料的燃烧;工业、溶剂使用、油气、餐饮油烟和人畜排放;施工和道路扬尘等。此外还有自然来源,如火山灰、森林火灾等。同时,因PM2.5能够长距离输送,一座城市不可能独善其身,必然受到周边影响。就北京而言,华北地区的外来污染对全年PM2.5的分担率占1/4左右,在特定气象条件下高达40%以上。PM2.5的本地来源主要有燃料燃烧(俗称“烧出来”)、污染物挥发(俗称“飘出来”)和扬尘(俗称“扬起来”),三类来源全年分别占60%、25%和15%左右。

  PM2.5污染本质上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粗放的发展方式使我国付出了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发达国家上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现阶段集中出现,一些大城市霾污染天数接近全年的30%—50%。当前,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空调等大功率电器走进千家万户,生活性能耗越来越高,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北京市近年来尽管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节能减排走在全国前列,但也因走过一段粗放的发展道路,积累了能耗偏高、污染排放过大等历史“欠账”,并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此外,北京三面环山,干旱少雨,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占全年20%左右,加大了空气质量改善难度。

  三、防治大气污染的主要对策

  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的实践证明,空气质量改善需“天帮忙”,但更需“人努力”。我们必须立足污染减排,有所作为,以治理大气污染的行动让市民看到希望。

  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霾等大气污染本质上是由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方式造成的,因此,必须下大力气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能源结构上,要构建电、天然气为主的能源供应体系,通过核心区平房采暖“煤改电”、建设四大燃气热电中心替代燃煤电厂、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等,基本实现城六区、远郊新城“无煤化”;推广太阳能、地热、热泵等清洁采暖,逐步减少农村燃煤量。在产业结构上,要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淘汰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落后产能,加快水泥、建材、铸锻等行业的调整转型。

  树立低碳理念,转变生活方式。北京市以“同呼吸、共责任”为导向,传播低碳生活理念,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环境文化,激发群众环保意识,从“要我环保”转变成“我要环保”。引导市民绿色出行,通过今年实施与欧盟一致的北京市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地方标准,不断降低新车排放,做到“增车减排”;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支持市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大功率电器使用强度,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加强应急管理,提升应急能力。北京市将空气重污染应急纳入城市应急体系,由应急部门牵头,修订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对方案,根据空气污染程度和持续时间,采取更加严格的应急控制措施,包括机动车尾号限行、重点排污企业停产减产、停止土石方和拆迁等作业、中小学停课。同时及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健康防护提醒,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环境知情权、保护群众身体健康。

  完善制度标准,加大防治力度。本年内将出台《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域限批、煤和重油等燃料禁燃区等“刚性”约束制度,提高处罚额度。对建材、化工等行业,制订最为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研究推进全市供暖同城同价、同热同价,取消不同燃料类别收费差异,真正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研究制订机动车总量控制措施、机动车分区域和分时段限行政策,抑制机动车过快增长。推动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在环首都圈实施统一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和控制措施,实施大气污染的生态补偿政策,调控人口、优化产业布局、控制燃煤燃油和机动车总量等。(作者:陈添,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党组书记、局长)

【编辑:张培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