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环境治理需先突破环境信息垄断和隔膜

2013年07月17日 09:40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提起镉超标大米,人们都避之唯恐不及。在广东省土壤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一个市———韶关市,农业局副局长陈少梦却表示:镉超标大米不是毒大米,吃一两年没问题。对于这一说辞,很多人提出了质疑。(7月16日《新快报》)
  该局长真的认为镉大米无害吗?恐怕未必。随着近年来镉污染屡屡成为公共舆论中的主角,公众对于“镉”的常识普及也已完成,作为分管工作的领导,却仍坚信“镉大米无害”,只能说是被逼无奈的“职务发言”。
  作为职能部门的负责人,面对质疑首先倾向于卸责,由此也就不难理解,重金属污染最严重之地的成因。常识是,如果在意识上首先认定了某种污染不存在或存在也无毒,后续的治理又何从谈起?
  可以佐证“镉大米无毒”纯属“身不由己”之说的是,在广东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检测工作已完成,但对于调查和检测的数据,相关部门都讳莫如深,即便人大代表当面质询,检测部门也只是粗略地说了个大概。如果真笃信镉大米无毒,又何必对于土壤污染的现状遮掩三分?
  面对公众的质疑,类似的“吃了没事”之说显然是最失败的回应,但更是一种治理伦理的溃败。无毒之说,意味着试图屏蔽镉大米的真相;而土壤污染数据迟迟不公开,则是拒绝承认污染现状。两种做法背后的治理理念可谓一脉相承:被证实的污染,也可以被说成是无害的;污染数据,可以是不被知道的。
  有人说,在镉之毒害早已成为常识的当下,相关官员的上述发言,只能是自欺欺人的“装睡”,诚哉斯言!相关职能部门之所以对污染治理缺乏动力,关键是其在污染信息的控制上享有绝对的主导权。当污染信息不再能被单方面轻易“定义”,职能部门自然会失去“装睡”的条件。从这个向度出发,环境治理先得突破环境信息上的垄断和隔膜。  □朱昌俊(媒体人)

 

【编辑:王安宁】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