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地方政府部门谈改进作风:摈弃“作秀式”亲民

2013年07月19日 15:34 来源:云南日报 参与互动(0)

  摈弃“作秀式”亲民

  以办实事、出实效为目的,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谋求实实在在的效果

  近年来,我省(云南)在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出台了不少有力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少数干部在深入联系群众中只注重形式热闹,没有在求实效上“给力”,造成“作秀式”亲民嫌疑,这个问题需要引起各级干部重视。

  摈弃“作秀式”亲民,应该避免下基层“被安排”。领导下基层时,部分地方干部期望多展示自己的成绩,使领导对自己有好的印象和评价,而不愿让领导看见地方困难和群众疾苦,不愿带领导到问题和困难多的地方看。所以,机关到基层了解情况“被安排”,听材料汇报、看示范点,就成为部分机关干部下基层的工作套路。个别地方甚至出现干部“扮演”群众应付上级的情况。结果必然导致“蜻蜓点水”,掌握的基层情况失真,距离实际情况相差较远,接不上“地气”。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拜群众为师,向群众问计,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汲取营养、增长智慧,不断拉进与群众的心理距离,掌握鲜活的群众生活素材。

  摈弃“作秀式”亲民,应该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一些领导干部虽然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主观上为人民群众的意识也比较强烈,认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群众理解不理解、愿意不愿意不重要。在人民群众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为人民谋利益应当更富科学性、更有针对性。各级各部门在决策民生工程时,要切实转变自身的角色,从“政府配餐”转变为“群众点菜”,扩大民主、尊重民意。没有听取群众的意见,不注重基层的感受,想为群众办的事情往往办不到点子上,很多事情必然受到质疑,受影响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要多听群众意见,把“为民做主”变为“让民做主”,真正把参与权放给群众,把知情权还给群众,把评判权交给群众,才能真正实现干部与群众鱼水情深。充分尊重人民群众意愿,就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从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摈弃“作秀式”亲民,应该在办实事解难题上着力。要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都物化成一件一件事情,靠一件实事一件实事地干、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突破,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实,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小事成就大事,实事成就业绩。要把握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长期帮扶目标,力所能及地解决几件事情,一以贯之、一抓到底、抓出实效。如果只满足于看望困难户发放慰问品、慰问金,然后照几张照片,在报纸上刊登几篇宣传文章,这样就容易给群众留下“一阵风”、“运动式”等形式主义的直观感受。送钱送物固然需要,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难题,关键是看能不能触及基层的矛盾纠纷和遗留问题,要注意倾听个体诉求、谋划发展路子,由物质援助向项目扶持、技术指导转变,由单纯解决问题向查缺补漏、强化管理转变,既输血又造血,为群众办的事情真切地摆在那里,最有说服力,人民群众才能够从心里信服。以民生为“秤”来“称”政绩,才能“称”出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位置。还有,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以办实事、出实效为目的,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谋求实实在在的效果,让广大人民得到实际利益的效果。(作者单位:省委宣传部 李世波)

【编辑:肖媛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